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0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坊記》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

「無辭而行情」,則民爭。

儒行道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 鄉飲酒義,「先禮而後財,則民作敬讓而不爭矣。」 《左傳》昭公六年:鄭人鑄刑書,叔向使詒子產書曰:「昔 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民知有 辟,則不忌於上,並有爭心,以徵於書,而徼幸以成之, 弗可為矣。今吾子鑄刑書,將以靖民。民知爭端矣,將 棄禮而徵」於《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 並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

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彊」,思義為愈。

《國語》:人有言曰:「佐饔者嘗焉,佐鬥者傷焉。」

《管子·法禁篇》:「以遂忿為勇者,聖王之禁也。」

《律》者,所以定分而止爭也。

《老子下篇》:「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善勝敵者不爭,

《莊子人間世》篇:「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 知也者,爭之器也。」

《莊子胠篋》篇:「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秋水》篇:「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 也。」

《則陽》篇:「榮辱立然後睹所病,貨財聚然後睹所爭。」 《列子說符》篇:「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利不與爭期,而 爭及之;故君子必慎為善。」

《尹文子》:「賞者所以勸忠,能亦所以生鄙爭。」

《鶡冠子》棄細忿之媿,立累世之名。

《荀子王制》篇:「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澹則必爭,爭 則亂,亂則窮矣。」

《富國》篇:「墨術誠行,則天下尚儉而彌貧,非鬥而日爭。」 《禮論》篇:「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 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性惡》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 辭讓亡焉。」

《韓非子孤憤篇》:「以疏遠與近愛信爭,其數不勝也;以 新旅與習故爭,其數不勝也;以反主意與同好爭,其 數不勝也;以輕賤與貴重爭,其數不勝也;以一口與 一國爭,其數不勝也。」

《外儲說左上篇》:鄭縣人有得車軛者,而不知其名,問 人曰:「此何種也?」對曰:「此車軛也。」俄又復得一問人曰: 「此是何種也?」對曰:「此車軛也。」問者大怒曰:「曩者曰車 軛,今又曰車軛,是何眾也?此女欺我也!」遂與之鬥。 《八說篇》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五蠹》篇:「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澤居苦 水者,買庸而決竇。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穰歲之秋, 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是以 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 《顯學》篇:「夫斬首之勞,不賞而家鬥之勇,尊顯而索民 之疾,戰拒敵而無私鬥,不可得也。」

《史記律書》:「自含血戴角之獸,見犯則校,而況於人,懷 好惡喜怒之氣。」

《孫武子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 撠,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貨殖傳》:「臨菑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其俗寬緩闊達 而足智,好議論,怯於眾鬥,勇於持刺,大國之風也。」 《漢書婁敬傳》:「敬曰:『夫與人鬥,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 全勝。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此亦搤天下之亢 而拊其背也』。」

《淮南子原道訓》:「好事者未嘗不中,爭利者未嘗不窮 也。土處下不爭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爭先,故疾 而不遲。昔舜耕歷山,期年而田者爭處墝埆,以封壤 肥饒相讓;釣於河濱,期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 深潭相予。」

《齊俗訓》:「珠玉尊,則天下爭矣。」

夫民有餘即讓,不足則爭。讓則禮義生,爭則暴亂起。 故物豐則欲省,求贍則爭止。

《詮言訓》:「善有章,則士爭名,利有本,則民爭功。二爭者 生,雖有賢者勿能治。」

「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爭。

《兵略訓》:「群居雜處,分不均,求不贍則爭;爭則強脅弱, 而勇侵怯。」

《說山訓》:「人之情,於利之中則爭取大焉;於害之中則 爭取小焉。」

「斷右臂而爭一毛,折《鏌邪》而爭錐刀」,用智如此,豈足 高乎?

《立慬》者,非學鬥爭也,慬立而生不讓。

《大戴禮主言》篇:「上惡貪則下恥爭。」

《禮察》篇:「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 繁矣。」

《曾子大孝》篇:「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及於已。」

《漢王褒僮約》:「餧豬縱犬,勿與鄰里爭鬥。」

劉向上封事:「崇推讓之風,以銷分爭之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