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1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分晉,又三世而主父益強,又六世而滅於秦。有趙氏、 張氏、狼氏、屏氏、訾辱氏、樓季氏、主氏、主父氏、康氏、馬 氏、馬服氏、馬矢氏、馬適氏、莽氏、武成氏、周陽氏、邯氏、 邯鄲氏、叔帶氏、仲衍氏、戎胥氏、冬日氏,采于眭者為 眭氏。趙之後有匡引,代後周為帝,是為宋太祖。傳太 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高宗南渡,傳 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幼主,凡三百一十七年, 革之五世曰非子。孝王封之秦、谷,使復嬴氏。又五世 而襄公勤于平王,錫之岐、豐以為侯。又二十九世而 呂政併天下,為始皇帝。傳二世而滅于漢,有秦氏、非 氏、扉氏、處氏、房氏、旁氏、蜚氏、飛廉氏、廉氏、徵氏、寧氏、 子桑氏、子車氏、車氏、仲行氏、鍼氏、侯麗氏、繆氏、謬氏、 縶氏、整氏、庶長氏、不更氏、稻氏、谷氏、繞氏、將閭氏。 秦仲既封於襄,又分其少子康于夏陽,為梁伯,有梁 氏、梁餘氏、梁于氏、將氏、將良氏。漢莽以梁攘為修遠 伯,奉少昊之祀。而梁之後又有「運期氏。」

梁鴻改姓

其采于運者為運氏。自運分于掩,為奄氏。掩氏運。奄 氏采於鍾離者,滅于吳為鍾氏、離氏。鍾離氏終黎氏, 其為附庸者,有尋氏、衙氏、汪氏、良氏、菟裘氏、不羹氏、 灌東氏、東閭氏、修魚氏、樗里氏、密如氏、高陵氏。秦鍼 奔晉,封于裴中,為裴君。六世陵遷于解,為解君,後有 裴氏、𨛬氏、斐氏、匪氏、壘氏、解氏、履氏。 若木事夏,襲伯翳之封。後有費昌,事湯。費仲事紂,其 封於淮者,亦為嬴氏。夏世以徐伯主淮夷,三十二世 而徐君偃滅于楚,周王錄其子宗,又十一世而滅于 吳,有徐氏、蟲氏,取慮氏。

出潛夫論

李氏。

徐世勣改姓

《恩成》之裔,以「理」為姓。理徵事紂,娶契和氏,逃難伊墟, 為李氏。利貞生仲師,家于苦,生彤德,其曾孫碩宗事 康王,因以「苦」封焉。五世孫乾。

舊唐書作敬

字元杲,為周上柱史。娶洪氏,娠十二年,疈左而生聃, 曰元祿,是為伯陽。生而皓首,謂之「老子。」名耳而字聃, 邑於苦之賴。賴即萊也,故又曰老萊子。

按:皇甫謐《高士傳》,「老子」 與老萊子,本是兩人,而姓匯合而一之,姑存以俟稽考。

桓莊時為柱下史,簡靈時守藏史,孔子嘗問禮焉。孔 沒十九年而聃入秦,著《道德經》,西歷流沙以化胡,壽 四百有四十歲。聃生宗,食采於段干。後裔淵革,隋而 興唐,是為高祖。傳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元宗、肅宗、代 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 宗、昭宗、哀帝,凡二百八十八年。昪養於徐,為徐氏後, 復李氏號。南唐三世而亡,有里氏、理氏、相里氏、李氏、 恩氏、利氏、聃氏、儋氏、耽氏、徵氏、崇氏、段氏、段于氏、宗 氏、老氏、老陽氏、柱氏、丙氏。

《李陵》裔孫見魏帝于「丙殿」 ,賜姓丙。

《廣武氏》《老萊氏》《賀蘭氏》《堅吾氏》。

北狄賀蘭、《堅吾》二氏皆李陵後。

「大野氏」,徒何氏。

北魏賜李虎為「大野氏。」 後周賜李弼為「《徒何》氏。」

剡、寘茲、蒲、沈、耿、譚、穀、巴、復、江、黃、䢵、弦時、麋白祁,皆嬴 泒也。剡滅于越,寘滅于徐,茲、蒲滅于周,沈、耿滅于晉, 譚、穀滅于齊,巴、復滅于夔,江、黃、䢵、弦、時、麋、白祁滅于 楚。「後有剡氏、寘氏、茲氏、蒲氏、沈氏、耿氏、譚氏、穀氏、巴 氏、復氏、江氏、黃氏、䢵氏、弦氏、時氏、麋氏、白氏、葛氏、祁 氏。」

沈子逞奔於楚,逞生嘉,嘉生二子:尹丙、尹戌。尹戌為 右司馬。生諸梁,采于葉,為葉氏、尹氏、諸梁氏、郄氏。

此與《平輿》之沈不同。

蒲之後有蒲侯氏、蒲餘符氏。

「耿」之後又有諫氏、柬氏、簡氏。

譚之後又有覃氏、談氏、倓氏。

巴之後又有巴公氏。

黃之後,又有胡氏。

白之後又有白侯氏、武安氏。

周封少昊之後于祁而置莒,其後茲輿徙于計,二世 茲丕復歸莒,至紀公乃復紀姓。傳三十世而滅于楚, 有莒氏、萬氏、莒子氏、輿期氏、茲丕氏、展輿氏、庶其氏、 郊氏、捷氏、裂氏、犁比氏、林閭氏、渠丘氏、著丘氏、安丘 氏、且于氏、務婁氏、無婁氏、菀羊氏。其以邑者有林氏、 挐氏。

少昊之後有昊氏、皓氏、星氏、桑氏、金氏、雉氏、芒氏、句 氏、瞫氏、皞氏、秋氏、伯氏、西方氏、桑丘氏、空桑氏、龍丘 氏、五鳩氏、有偃氏。

黃帝三妃彤魚氏長子揮之系。

「揮造弧矢」,封于張,為弓氏。張氏、李氏。

李元悊本姓張

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