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1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卷目錄

 氏族總部彙考三

  遼太宗大同一則 聖宗統和一則 開泰二則 道宗咸雍一則

  宋太宗端拱一則 淳化三則 至道一則 仁宗寶元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哲宗元

  符一則 寧宗開熙一則

  金太祖天輔一則 太宗天會一則 廢帝天德一則 世宗大定三則 宣宗貞祐四則

   興定二則 元光二則 哀宗天興一則

  元太祖一則 仁宗皇慶一則 順帝至正二則

  明太祖吳元年一則 洪武八則 成祖永樂三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一則 武宗

  正德六則

皇清康熙一則

氏族典第三卷

氏族總部彙考三

太宗大同元年賜小漢姓名為蕭翰

按《遼史太宗本紀》不載。按《外戚表》:「契丹外戚,其先 曰二審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至遼太祖,娶述律氏。 述律本回鶻檽思之後,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將還,留 外戚小漢為汴州節度使,賜姓名曰蕭翰,以從中國 之俗,由是拔里、乙室已、述律三族皆為蕭姓。拔里二 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已亦二房,曰大翁、小翁。」

按《五代史·契丹附錄》,「漢高祖起太原,所在州鎮多殺 契丹守將歸漢,德光大懼,乃以蕭翰為宣武軍節度 使。翰,契丹之大族,其號阿缽,翰之妺亦嫁德光,而阿 缽本無姓氏,契丹呼翰為國舅,及將以為節度使,李 崧為製姓名曰『蕭翰』」,於是始姓蕭。德光已留翰守汴, 乃北歸。

聖宗統和二十二年賜韓德昌姓耶律氏

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二十二年十二月,皇太后賜 大丞相齊王韓德昌姓耶律,徙王晉。」按《耶律隆運 傳》,「隆運本姓韓,名德讓,西南面招討使匡嗣之子也。 統和十九年,賜名德昌,二十二年,賜姓耶律,二十八 年,復賜名隆運。」

開泰五年賜陳昭袞姓耶律氏

按《遼史聖宗本紀》不載。按《陳昭袞傳》:「昭袞勇而善 射。統和中,補祇候郎君,為奚拽刺詳穩,累遷敦睦宮 太保,兼掌圍場事。開泰五年秋大獵,帝射虎,以馬馳 太速,矢不及發,虎怒,奮勢將犯蹕,左右辟易,昭袞捨 馬,捉虎兩耳騎之,虎駭且逸。上命衛士追射,昭袞大 呼止之,虎雖軼山,昭袞終不墮地,伺便拔佩刀殺之。 輦」至上前,慰勞良久。即日設燕,悉以席上金銀器賜 之。特加節鉞。遷圍場都太師,賜「國姓」,命張儉、呂德懋 賦以美之。

開泰六年,賜王繼忠姓耶律氏。

按《遼史聖宗本紀》不載。按《王繼忠傳》:「繼忠仕宋,為 鄆州刺史、殿前都虞候。統和二十一年,宋遣繼忠屯 定之、望都,以輕騎覘我軍,遇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等, 獲之。太后知其賢,授戶部使。二十二年,加左武衛上 將軍,攝中京留守。五年,為漢人行宮都部署,封琅邪 郡王。六年,進楚王,賜國姓。太平三年,致仕,卒。」按傳中五年六

年失載年號,因前有「統和」 ,後有太平,故定其為「開泰」 云。

道宗咸雍七年賜李仲禧劉霂王觀楊興功姓耶律氏

按《遼史道宗本紀》,咸雍七年十二月「丁巳,漢人行宮 都部署李仲禧、北院宣徽使劉霂、樞密副使王觀、都 承旨楊興功,各賜國姓。」按《耶律儼傳》,「儼本姓李氏, 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寧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 年,城鴨子、混同二水間,拜北院宣徽使。咸雍初,坐誤 奏事,出為榆州刺史,俄詔復舊職,遷漢人行宮都部 署。」六年,賜國姓,封韓國公。按《王觀傳》:「觀,南京人,博 學有才辯。重熙七年,中進士乙科,除給事中。咸雍初, 遷翰林學士。五年兼乾文閣學士。七年,改南院樞密 副使,賜國姓。」

太宗端拱元年賜李繼捧姓趙氏

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元年五月「辛未,感德軍節度 使李繼捧賜姓趙氏,名保忠。壬申,以保忠為定難軍 節度使。」按《西夏傳》:「初,繼捧之入也,弟繼遷出奔,及 是數來為邊患。有言繼遷悉知朝廷事,蓋繼捧泄之, 乃出為崇信軍節度使,克憲為道州防禦使,克文遣 歸博州,並選常參官為通判,以專郡政。」端拱初,改感 德軍節度使,屢發兵討繼遷,不克用宰相趙普計,欲 委繼捧以邊事令圖之。因召赴闕,賜姓趙氏,更名「保 忠。」太宗親書五色金花牋以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