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1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宰氏,周宰孔之後,孔子弟子宰予,字子我。《呂氏春秋》魯有宰讓,《淮南子》:「魯宰折睢。」 《漢藝文志》農家有宰氏。後漢有宰晁,晉孫拯門人宰意。我氏、《漢·藝文志》墨家有我氏。貢氏,孔子弟子子貢,其後以字為氏。漢有貢禹,高帝時亦有貢禹。

子《游張》。

子,姓契,以元鳥生,為舜司徒,封於商,賜姓子游氏。鄭游吉,穆公子偃之孫,以王父字為氏。《左傳》:周有游孫伯。《史記》:周有游騰,魏游楚,前趙游子遠,前燕游邃。又《漢·藝文志》有游棣子,梁游君公,後魏游明根、雅肇古,唐游重彥,宋游酢侶。張氏自軒轅子少昊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莊子》:「黃帝張若,《前馬》,周有張仲,晉有張倓老骼趯,宋有張丐,趙有張孟談,魏張儀,韓張翠,秦、張唐,漢張耳、張良蒼,相如、釋之湯,後漢張湛,堪、霸、純、敏,酺、綱、升,晉張華,唐張行成、說九齡、柬之、嘉、貞、鎬,宋張、齊賢、詠、載、舜民、庭堅、浚、栻、燾、九成、孝祥、觀、闡。」

《楚·屈原》

楚氏,以國為氏。晉趙襄子家臣楚隆,後唐楚匡祚,宋有楚昭輔建中屈氏,楚武王子瑕食采於屈,因氏焉。屈重、屈完、屈蕩、屈建、屈申、屈生、屈平,其後新序:楚屈廬,韓有屈宜臼,宋有屈穀。《淮南子》有屈商,後漢有屈充、屈豫,吳有屈晃,後魏屈遵,唐屈貞筠。三輔諸屈,漢時所徙。宋臨海屈元應。原氏,周文王之子,封原伯,其地在河內,後為晉所滅,遷于冀,因稱原氏。晉更以原封大夫先軫號原軫,其後亦為原氏。又趙同亦曰原同,周之采地亦名為原。有原莊公、襄公、原伯魯,其後亦命族。鄭有原繁,陳有原仲,孔子弟子原憲、原亢、原壤,趙有原過,漢有原涉,後漢原展。後魏原靈度。

《趙荀卿》。

趙氏。周穆王封造父於趙城,後稱趙氏。晉趙夙弟衰之後趙籍為侯。秦趙良,漢有趙堯充國、廣漢禹後,漢有憙岐典、孝康曄,唐有趙憬宗儒,宋有趙普概、抃鼎、安仁。荀姓。《國語》「黃帝子十二姓有荀。」 又文王之子郇伯,其後去邑為荀。晉有荀息、荀林父,林父始將中軍,稱中行氏,其弟荀首,分族稱知氏。趙有荀況、荀訢,漢有荀彘、荀淑、爽、悅、彧,北齊荀士遜、荀濟。卿氏,《風俗通》云:「趙相虞卿之後。」 燕有卿秦,後漢有卿仲遼。

先董、賈。

先氏,晉大夫先丹木友軫且居縠。《集古錄》:「後漢先讜,今瀘州有先氏。」 去聲。董氏,本己姓。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能擾龍,舜賜姓曰董。又周大夫辛有二子適晉,與籍氏俱董督晉之史籍,因為董氏。董因、董狐、董叔、董安于、董褐,皆其後也。《韓子》有董不識,漢三老董公、董仲舒、董子儀、董扶,蜀漢董允,魏董遇,後魏董琬,文《中子》董常,晉董養,宋董弅耘,漢牂柯大姓董氏。唐董、晉、賈氏,姬姓國,唐叔虞少子公明,為賈伯,晉滅之,後為賈氏。晉有賈華、賈伯、賈辛。又狐偃之子射姑,食采於賈,稱、賈佗;又齊有賈舉、賈寅,陳有賈獲。趙賈偃。漢有賈山誼、捐之、安國、壽護、延逵、琮、彪。晉賈疋,後魏有賈思伯彝、顯度,唐有賈耽至、賁、循島,宋有賈黃中昌朝黯,同晉賈弼撰《姓氏簿狀》傳子匪之,匪之傳子希鏡,撰《姓氏要狀》。希鏡傳子執,更作《姓氏英賢》,著《百家譜》。執傳其孫冠,撰《梁國親簿》。

後《班揚》

後氏五代漢有後匡贊。班氏、楚令尹鬥子文之後。子文名穀於菟,楚人謂虎班,其子班亦為令尹。秦滅楚,遷晉、代之間,因氏班焉。漢有班伯彪、固超勇,唐有班景倩。宏揚氏,其先出自周伯僑,以支庶食采於晉之揚,揚在河、汾之間,漢有揚雄,英後也。華陰之族。從木。

寶慈儉。

寶氏見《姓苑》。慈氏,見《急就篇》。高辛氏才子之後,美其宣慈惠和,因為氏,唐慈州,因慈氏縣名之。儉氏見《姓苑》。

帥典常。

帥氏,本師氏,避晉景帝諱為帥氏。晉有尚書郎帥昺,唐帥夜光,宋有道士率子廉,見《東坡集》。典氏,《魏志》有典韋、常氏,黃帝使常儀占月。又有常先、常從,《老子》師之。《莊子》有常季,齊有常之巫,越有常壽過,漢有常惠、河間中尉常麗,後漢有常沖、常少,魏常林、常彫,蜀常璩、冉閔臣、常煒,蜀漢常播,宋常珍奇,後魏常爽、景陟,後周常善。隋常得志。《唐世系表》:「衛康叔支孫,食采常邑,因以為氏。」 唐常何袞建敬忠伯熊達濬謙光。南唐常夢錫。宋常安民秩同,又複姓伯常氏。《莊子》伯常騫。

直,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