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4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堤之役。」功與前令謝景初同稱。

施邁

按《江陰縣志》:「邁,紹興四年以朝散郎知江陰軍。時賦 重民貧,財用窘迫,計所入不供所出十之六,又積欠 官錢二十四萬餘貫,且大軍移屯稅場住罷,商旅不 行,遂下及蠃蚌蔬茹,空船往還,亦皆有稅。邁疏請于 朝,願定中數以寬民力,言極諄懇。」

施全

按:《宋史秦檜傳》:「紹興二十年正月,檜趨朝,殿司小校 施全刺檜,不中,磔於市。」

施師點

按《宋史施師點傳》:「師點字聖與,上饒人。十歲通六經, 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學,試每在前列,司業高宏稱其 文深醇有古風。尋授以學職,以舍選奉廷對,調復州 教授。未上,丁內艱。服除,為臨安府教授。乾道八年,兼 權禮部侍郎,除給事中,假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 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儀者以親王將至,命師」 點退位,師點屹立不肯少動,在廷相顧駭愕,知其有 守。九年,使還,有言其事于上者,上嘉嘆不已。十年,除 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復詔兼參知政事,除參 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十三年,辭兼同知樞密院 事,權提舉國史院。權提舉《國朝會要》。十四年,除知樞 密院事。五年春,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泉州,繼除提舉 臨安府洞霄宮。紹熙二年,除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 三年,得疾薨,年六十九。贈金紫光祿大夫。有《奏議》七 卷,《制槁》八卷,《東宮講議》五卷,《易說》四卷,《史識》五卷,《文 集》八卷。按孝宗乾道凡九年淳熙凡十六年傳中乾道九年後有十年至十四年而十四年後又

有五年,其間錯繆殊甚。據《本紀》,淳熙八年施師點使金,則「乾道」 為「淳熙」 之誤。淳熙十五年知樞密院事施師點罷,則「五年」 為「十五年」 之誤無疑。而史家乃前後錯繆,眩亂人目,茲特為之考定云。

施霆亨

按《萬姓統譜》:霆亨,字榮南,邵武人。常師趙章泉,以道 學教于鄉人,表其坊曰「尊道。」

施德懋

按《萬姓統譜》:「德懋,端平中,知建平縣,廉能有善政,民 甚德之。」

施子仁

按《萬姓統譜》:「子仁知復州時,元兵攻襄陽,隨守張龜 壽、荊門守朱楊桓、郢水守喬士安皆委郡去,惟子仁 固守,城陷死之。」

施宜生

按《金史施宜生傳》:「宜生字明望,邵武人也。博聞強記, 未冠,由鄉貢入太學。宋政和四年,擢上舍第,試學官, 授潁州教授。及王師入汴,宜生走江南,復以罪北走 齊,上書陳取宋之策,齊以為大總管府議事官。失意 於劉麟,左遷彰信軍節度判官。齊國廢,擢為太常博 士,擢殿中侍御史,轉尚書吏部員外郎,為本部郎中」, 尋改禮部,出為隰州刺史。天德二年,用參知政事張 浩薦,宜生可備顧問,海陵召為翰林直學士。正隆元 年,出知深州,召為尚書禮部侍郎,遷翰林侍講學士。 四年冬,為宋國正旦使。宜生自以得罪北走,恥見宋 人,力辭不許。宋命張燾館之都亭,因間以首丘風之, 宜生顧其介不在旁,為《廋語》曰:「今日北風甚勁。」又取 几間筆扣之曰:「筆來!筆來!」於是宋始警,其副使耶律 闢離刺使還,以聞,坐是烹死。

施合德父真祐 從弟發仔

按《元史王初應傳》:「初應,漳水長泰人。泰定二年,同縣 施合德父真祐,嘗出耘,為虎扼于田。合德與從弟發 仔持斧前殺虎,父得生。」

施文勝

按《太倉州志》:「文勝,字文質,高資廣學,有識量。至大都, 謁太保馬劄兒台,亟薦之朝,拜集賢院學士。奏對警 敏。命聘宗室太祝王女,遷利用監經歷,隨復前職,進 階都水少監。卒贈中奉大夫、集賢院學士、輕車都尉, 吳興郡侯。」

施顯

按《萬姓統譜》:「顯字孟微,常熟人。洪武中,鄉、會試第一, 歷監察御史。讀書勤苦,盛暑坐帳中,帳頂皆以文。子 緒集其文,名《兩魁遺稿》。」

施禮

按《萬姓統譜》:「禮,東安人,洪武進士,歷刑部尚書。」

施德華

按《萬姓統譜》:德華,烏程人,性朴素能詩。洪武中,有司 以明經累薦不就。結屋數楹于郡城南,號「城南小隱。」

施武

按《無錫縣志》:「武,字宗武,洪武中,舉明經,拜監察御史, 以言事謫渾源州亂嶺關巡檢,死于謫所。」

施友

按《羅源縣志》:「友,招賢里人。洪武九年,充遵化衛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