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6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韓熙載、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見淑,深加器重,以 校書郎直內史。江南平,歸朝,久不得調,甚窮窘。俄以 近臣延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御覽》《太 平廣記》《文苑英華》,歷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祕閣」, 以本官充校理。嘗獻九絃琴、《五絃阮頌》,太宗賞其學 問優博,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詔令注釋,淑分注成 三十卷上之。遷水部員外郎。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 人事,預修《太宗實錄》。再遷職方員外郎。時諸路所上 《閏年圖》,皆儀鸞司掌之,淑上言請納職方,從之。會詔 詬禦戎之策,淑抗疏請用古車戰法,上覽之,頗嘉其 博學。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子安節、讓夷、遵路,皆進 士及第。

吳仲舉

按《宋史吳中復傳》,中復父仲舉,仕李煜為池陽令。曹 彬平江南,仲舉嘗殺彬所招使者,城陷,彬執之。仲舉 曰:「世祿李氏,國亡而死,職也。」彬義而不殺。

吳延彬

按:《宋史吳虔裕傳》:「虔裕子延彬至儀鸞副使。」

吳元輔昭德 昭遜 昭普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輔,字正臣,頗好學,善筆 札。周廣順中,以父任補供奉官。世宗嗣位,遷洛苑使。 宋初,授左驍衛將軍、澶州巡檢,累官至定州鈐轄,卒。 子昭德、昭遜、昭普,並閤門祗候。」

吳元範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範,仕至禮賓副使。」

吳元扆

按《萬姓統譜》:「元扆,延祚子。性謹讓,喜讀《春秋左傳》。太 宗選尚公主,累官安州觀察使,歷知鄆、定、河陽、潞、徐 州。有憂民心,待賓佐以禮。卒贈中書令。」

吳元吉昭允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吉,閤門祗候。子昭允,太 子中舍。」

吳元慶守仁

按《宋史吳延祚傳》:「延祚子元慶,仕至禮賓副使。子守 仁,內殿崇班。」

吳世範

按《廣東通志》:「世範,連州人。咸平進士。大中祥符間,為 漳浦令,有善政,署上考,下詔褒美。後由太子中舍遷 殿中丞,工於詩文。」

吳仁美

按,《宋史吳虔裕傳》:「虔裕子延彬,延彬子仁美至內殿 崇班。」

吳中復

按《宋史吳中復傳》:「中復字仲庶,興國永興人,進士及 第,知峨眉縣,通判潭州。孫抃薦為監察御史,遷殿中 侍御史。彈宰相梁適,適罷,中復亦通判虔州。未至,復 還臺,又彈宰相劉沆。改右司諫、同知諫院,遷御史知 雜事,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澤州、瀛州,移河東 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江寧府,歷成德軍、成」 都府、永興軍、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將先下州縣,中 復拒不聽。關內大旱,中復請加賑卹,執政惡之,遣使 往視,謂為不實,削一階,提舉玉隆觀。起知荊南,坐過 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

吳遵路

按《宋史吳遵路傳》:「遵路,字安道,第進士,累官至殿中 丞,為祕閣校理。章獻太后稱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 遵路條奏十餘事,語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累 遷尚書司封員外郎,權開封府推官,改三司鹽鐵判 官,加直史館,為淮南轉運副使。會罷江淮發運使,遂 兼發運使事,遷工部郎中。坐失按蘄州王蒙正故入 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徙廣州,辭不行。是時,發運司既 復置使,乃以為發運使,未至,召修起居注。元昊反,建 請復民兵。除天章閣待制、河東路計置糧草。進兵部 郎中、權知開封府。時宋庠、鄭戩、葉清臣皆宰相呂夷 簡所不悅,遵路與三人雅相厚善,夷簡忌之,出知宣 州。徙陝西都轉運使,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卒。 遵路幼聰敏,既長,博學知大體,性夷雅慎重,寡言笑, 善筆札。其為政簡易,不為聲威,立朝敢言,無所阿倚, 平居廉儉無他好,既沒,室無長物。

吳謂

按《惠安縣志》:「謂字浩然,文辭俊邁,負氣寡偶。丁晉公 當國,謂不肯避其名,遂斥外。終屯田員外郎。」

吳待問

按《宋史吳育傳》:「育父待問,與楊億同州里,每造億,億 厚禮之。累官光祿卿,以禮部侍郎致仕。」

吳輔

按《延平府志》:「輔,南平人。登天聖八年進士第,授道州 推官。會有傳寇至者,郡僚欲毀橋守城,輔曰:『橋以南 皆吾民也,安可棄耶』?聞者壯其言,民心乃安,寇卒不 至。」

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