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6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激

按《金史吳激傳》,「激字彥高,建州人。父栻,宋進士,官終 朝奉郎,知蘇州。激,米芾之婿也。工詩能文,字畫俊逸, 得芾筆意。尤精樂府,造語清婉,哀而不傷。將宋命至 金,以知名留不遣,命為翰林待制。皇統二年,出知深 州,到官三日卒。詔賜其子錢百萬、粟三百斛、田三頃, 以周其家。有《東山集》十卷行於世。」東山,其自號也。

吳僧哥

按《金史吳僧哥傳》:「僧哥,西南路唐古乙剌糺上沙鸞 部落人,拳勇善騎射。大安間,選籍山西人為兵,僧哥 充馬軍千戶,有功。貞祐初,遷萬戶,權順義軍節度使。 朔州失守,僧哥復取之,真授同知節度使事。弟權同 知節度使事迪剌真授節度副使。權節度副使燕曹 兒,真授節度判官。提控馬壽兒以下,遷授有差。眾苦」 乏食,僧哥乞賜糧十五萬斛。朝廷以為「應州已破,朔 為孤城,其勢不可守」,乃遷朔之軍民九萬餘口,分屯 於嵐、石、隰、吉、絳、解之間,未行,大元兵至朔州,戰七晝 夜有功,加遙授同知太原府事兼同知節度使事,迪 剌石州刺史,曹兒同知岢嵐州防禦使事。四年,始遷 其民南行,且戰且行者數十里,僧哥力憊,馬躓死焉, 時年三十。詔贈鎮國上將軍、順義軍節度使。

吳邦傑

按《金史吳邦傑傳》:邦傑,登州軍事判官。邦傑寓居日 照之村墅,為大元兵所得,驅令攻城,邦傑曰:「吾荷國 恩,詎忍攻吾君之城。」與之酒食不顧,乃殺之。詔贈朝 列大夫、定海軍節度副使。

吳元珪

按《元史吳元珪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父鼎,燕南提 刑按察副使。元珪簡重深沉,凡征謀治法,律令章程, 皆得於家庭之所授受。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見,命侍 左右,授後衛經歷。從幸上都,擢樞密都事,陞經歷。二 十六年,參議樞密院事,尋陞樞密院判官。二十八年, 除禮部侍郎,遷左司郎中。三十一年,參議中書省事。」 大德元年,除吏部尚書。三年,宣撫燕南,遷工部尚書。 六年,僉河南行中書省事,將行,拜江浙行省參知政 事。武宗即位,由僉樞密院事,拜樞密副使。詔元珪二 十餘人議政中書,特加平章政事。仁宗即位,詔元珪 與十六人議時政。皇慶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移 疾去。延祐元年,拜甘肅行省左丞。歲餘召還,俾宣撫 遼陽諸郡。復為樞密副使,特加榮祿大夫。至治元年, 以年老致仕。三年,卒。贈光祿大夫,追封趙國公,諡忠 簡。

吳鼎

按《元史吳鼎傳》:「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見裕宗 於東宮,命入宿衛。二十五年,授織染雜造局總管府 副總管。後積官至禮部尚書,宣徽副使。大德十一年, 山東諸郡饑,詔鼎往賑之。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 定路總管。三年,召授資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兩浙 財賦隸中政者鉅萬計,前往者率多取其贏,鼎治之」, 一無私焉。四年,改京畿漕運使。皇慶二年,特旨復命 宣徽院事,進資政大夫、崇祥院使。延祐三年,卒。贈榮 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薊國公,諡孝敏。

吳全節

按《元史釋老傳》:「吳全節,字成季,饒州安仁人,學道於 龍虎山。至元二十四年,至京師,從留孫見世祖。三十 一年,成宗至自朔方,召見,敕每歲侍從行幸,所司給 廬帳車馬、衣服廩餼,著為令。大德十一年,授元教嗣 師。至治元年,留孫卒。二年,制授特進上卿、元教大宗 師、崇文弘道元德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 集賢院道教事,嘗代祀嶽瀆。全節雅好結士大夫,無 所不傾,其交長者,尤見親而敬,推轂善類,唯恐不盡 其力。至於振窮周急,又未嘗以恩怨異其心。卒,年八 十二。

吳恭祖

按《河南通志》:「恭祖,字景莊,孟州人。沉毅有才識。至元 末,為福建行省理問,有能聲。累遷建興汀、福四路總 管,所至以重厚稱。卒贈兵部尚書,追封渤海郡侯,諡 正肅。」

吳國寶

按《元史李忠傳》:「吳國寶,雷州人,性孝友,父喪廬墓。大 德八年,境內蝗害稼,惟國寶田無損,人皆以為孝感 所致云。」

吳起孫

按《江西通志》:「起孫,字誠甫,五世同居,素無恆產,惟資 醫術,以供食指。至大壬子,本路以聞,至今稱為義門 吳氏。」

吳澄

按《元史吳澄傳》:「澄字幼清,撫州崇仁人。高祖曄,初居 咸口里,望氣者言其地當出異人。澄生三歲,穎悟日 發,教之古詩,隨口成誦。五歲,日受千餘言,夜讀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