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6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嘗為《黃帝陰符經》小傳,號《陰符元機》。子扶、排,皆以恩 補將仕郎。

朱松

按《宋史朱熹傳》:「熹父松,字喬年,中進士第,除祕書省 正字。趙鼎都督川陝荊襄軍馬,招松為屬,辭。鼎再相, 除校書郎,遷著作郎。以御史中丞薦,除度支員外郎、 史館校勘,歷司勳吏部郎。秦檜決策議和,松上章極 言其不可,檜怒,風御史論松懷異自賢,出知饒州,未 上卒。」

朱熹

按《宋史朱熹傳》:「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幼 穎悟,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 也。年十八,貢于鄉,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主泉州同 安簿。罷歸請祠,監潭州南嶽廟。孝宗即位,詔求直言, 熹上封事,言金人不可和。時相湯思退方倡和議,除 熹武學博士,待次乾道元年,促就職。既至,而洪适為」 相,復主和議,不合歸。三年,陳俊卿、劉珙薦為樞密院 編修官。五年,丁內艱。六年,胡銓薦召,以未終喪辭。七 年,既免喪,復召,以祿不及養辭。梁克家奏「熹屢召不 起,宜蒙褒錄」,特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觀。淳熙元 年,始拜命。二年,除祕書郎,力辭,主管武夷山沖佑觀。 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軍。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 所全活。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 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除提舉江西常平 茶鹽公事,旋錄救荒之勞,除直祕閣。會浙東大饑,宰 相王淮奏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鉤訪民隱, 官吏憚其風采,至自引去。遷浙西提刑,辭不拜。十年, 詔以熹累乞奉祠,差主管台州崇道觀,既而連奉雲 臺、鴻慶之祠者五年。十四年,周必大相,除熹提點江 西刑獄公事。十五年,入奏,有要之於路,以為正心誠 意之論,上所厭聞,戒勿以為言。熹曰:「吾平生所學,惟 此四字,豈可隱默以欺吾君乎?」及奏除兵部郎官,以 足疾丐祠,乃除直寶文閣、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宮。未 踰月,再召,熹又辭,除主管太乙宮兼崇政殿說書。熹 力辭,除祕閣修撰,奉外祠。光宗即位,再辭,職名仍舊, 直寶文閣。數月,除江東轉運副使,以疾辭,改知漳州。 明年,以子喪請祠。時史浩入見,請收天下人望,除熹 祕閣修撰、主管南京鴻慶宮。再除荊湖南路轉運副 使,辭。除知靜江府,辭,主管南京鴻慶宮。未幾,差知潭 州,力辭。有旨:「長沙巨屏,得賢為重。」遂拜命。寧宗即位, 趙汝愚首薦熹,除煥章閣待制、侍講。韓𠈁胄用事,熹 憂其害政,數以為言,在經筵復申言之,御批除宮觀。 熹行,被命除寶文閣待制,與州郡差遣,辭。除知江陵 府,辭,仍乞遣還新舊職名。詔依舊煥章閣待制、提舉 南京鴻慶宮。慶元元年,熹以疾再乞休致,詔辭職謝 事,依舊祕閣修撰。二年,沈繼祖誣熹十罪,詔落職罷 祠。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請。明年, 卒,年七十一。疾且革,手書屬其子在及門人范念德、 黃幹,拳拳以勉學及《修正遺書》為言。熹登第五十年, 仕於外者僅九考,立朝纔四十日,家故貧少,依父友 劉子羽寓建之崇安,後徙建陽之考亭,簞瓢屢空,晏 如也。自熹去國,何澹首論專門之學,文詐沽名,乞辨 真偽。劉德秀為諫官,論留正,引偽學之罪,「偽學」之稱, 蓋自此始。未幾,劉三傑論為逆黨,選人余嘉至上書 乞斬熹。嘉泰初,學禁稍弛,賜諡曰「文。」寶慶三年,贈太 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始,熹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 事胡憲、劉勉之、劉子翬、李侗。其為學,大抵窮理以致 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所著《大學》《語》《孟》 《中庸訓說》,立於學官。淳祐元年,從祀孔子廟。

朱晞

按《萬姓統譜》:晞,字子淵,休寧人。孝宗初知廣濟,上言 請更合肥之兵,從之。徙知靖州,言襄漢通吳蜀,宜移 武昌大軍戍襄陽,以控漢沔。孝宗嘉納之。

朱景文

按《萬姓統譜》:「景文,清江人。自少俊邁傑出,讀書過目 不忘,為文頃刻立就,雄膽豪爽,如其為人。乾道間舉 進士。」

朱著

按《宋史朱倬傳》:「倬孫著,淳熙十四年登第,仕至吏部 尚書。」

朱伯雄

按《萬姓統譜》:「伯雄,字少暘,登第入官,潛心六經,集漢 以下諸儒羽翼六經之說,各以類從,附以己見,學者 翕然宗之。」

朱黼

按《尚友錄》,「黼著《秦漢論斷》行世。」

朱塾

按《建陽縣志》:「塾字受之,熹長子也。蔭補將仕郎。自幼 開爽,不類常兒。熹恐墜於浮靡,不肯教以詩文。沒後, 許進之出其所與唱和詩卷,熹曰:『予初不知其能道 此語』。為之揮涕,而跋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