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不拜。踰年,再命乃拜。累遷都官郎中、翰林學士。晉 高祖時以戶部侍郎為學士承旨,權知天福二年貢 舉,物議大以為非」,即罷學士,拜尚書左丞,遷太常卿。 以風痹改太子賓客,分司西京,卒。
後周
崔周度
按《宋史崔立傳》:「立祖周度,仕周為泰寧軍節度判官。」
宋
崔彥進
按《宋史崔彥進傳》:「彥進,大名人。純質有膽略,善騎射。 漢乾祐中,隸周祖帳下,廣順初,補衛士。顯德初,為控 鶴指揮使,後征淮南,以功遷散員都虞候。從平瓦橋 關,改東西班指揮使,領昭州刺史。宋初,改控鶴右廂 指揮使,領果州團練使,征李筠,為先鋒部署,以功遷 常州防禦使。從平李重進,改虎捷右廂。建隆二年,遷」 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頷武信軍節度。大舉伐蜀,為鳳 州路行營前軍副都部署。蜀平,坐縱部下不法,左遷 昭化軍節度觀察留後。太祖郊祀西洛,彥進來朝,授 彰信軍節度。太平興國二年,移鎮河陽。四年,從征幽 州,以功加檢校太尉。五年,車駕北巡,以彥進為關南 都部署。雍熙三年,命將北伐,詔彥進為幽州道行營 馬步軍水陸副都部署。坐違節制,貶右武衛上將軍。 四年,授保靜軍節度。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七,贈侍中。
崔翰
按《宋史崔翰傳》:「翰字仲文,京兆萬年人。少有大志,風 姿偉秀,太祖見而奇之,以隸麾下。從周世宗征淮南, 平壽春,取關南,以功補軍使。宋初,遷御馬直副指揮 使。開寶九年,領端州刺史。太宗即位,進本州團練使。 太平興國二年,議武於西郊,時殿前都指揮使楊信 病瘖,命翰代之。四年,從征太原,命總侍衛馬步諸軍」, 率先攻城。太原平,知定州得以便宜從事,緣邊諸軍 並受節制。契丹兵數萬寇蒲城,翰會兵於徐河合擊 之,以功擢武泰軍節度使。明年,出為感德軍節度使。 雍熙二年,移知滑州。三年,北伐不利,上追念徐河之 功,召翰為威鹵軍行營兵馬都部署。四年,改鎮定國 軍。二年,移鎮鎮安軍。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三,贈侍中。
崔頌
按《宋史崔頌傳》:「頌字敦美,河南偃師人。父協,後唐門 下侍郎平章事。頌幼喪母,為外祖母所鞠養,以蔭補 河南府巡官,歷開封主簿、鄧州錄事參軍,以疾去官。 未幾,詣闕上書言事,宰相桑維翰覽而奇之,擢為左 拾遺,選右補闕。漢初,加朝散階,副右散騎常侍。張煦 冊錢俶為吳越王。梁末,協嘗使兩浙,至是越人美之」, 贈賄甚厚。及還,值周祖入京師,為軍士剽奪悉盡。世 宗鎮澶淵,擇僚佐頌中其選,以頌為觀察判官,贈金 紫。世宗尹京,拜司封員外郎,充判官,以斷獄誤失,罷 職,守本官。即位,拜駕部郎中,遷吏部,復副尹,日就使 兩浙。世宗讀唐元稹《均田疏》,命寫為圖賜近臣,遣使 均諸道租賦。頌使兗州,頗增舊額。恭帝嗣位,改左諫 議大夫。宋初,判國子監。會重修國學及武成王廟,命 頌總領其事。建隆三年夏,始會生徒講說。太祖每臨 幸國學,召頌與語,頌應答無滯。及郊祀,以頌攝太僕, 升車執綏,上問以一時典禮,頌占對閒雅,上甚重之。 未幾,坐請託,有司為所親,求便官,出為保大軍行軍 司馬。乾德六年,暴得疾卒,年五十。
崔仁冀
按《十國春秋》:吳越崔仁冀,字子遷,錢塘人也。少篤學, 有文采,事忠懿王為通儒院學士。王罷沈虎子政事, 以仁冀代之。宋太祖常諭忠懿王入朝,仁冀告王曰: 「主上天資英武,所向無敵,保族全名,上策也。」王然之。 太平二年,王在汴京,會陳洪進納土,王疏言願罷所 封吳越國王及天下兵馬大元帥職名,宋太宗優詔 不許。仁冀復從臾王曰:「朝廷意可知,大王不速納土, 禍且至。」左右爭言不可,仁冀厲聲曰:「今已在人掌握 中,去國千里,惟有羽翼,迺能飛去耳。」王遂決策,奉境 內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闕下。太宗以仁冀歸誠功, 授淮南節度使,累擢衛尉卿、判大理寺,移知撫州,卒。
崔遵度
按《宋史崔遵度傳》,「遵度,字堅白,本江陵人,後徙淄州 之淄川,純介好學。始七歲,授經於叔父憲,嘗以《春秋》 編年、《史》《漢》紀傳之例問於憲,憲曰:『此兒他日成令名 矣』。」太平興國八年,舉進士,解褐和州主簿,換臨汾,饋 芻糧,三抵綏州,涉無定河,河沙與水混,流無定跡,陷 溺相繼,遵度憫之,著銘以紀焉。端拱初,轉運副使夏 侯濤上其勤狀,召歸,對便坐,因獻文自薦。時新建祕 閣,命中書試作頌一首,擢著作佐郎。淳化中,吏部侍 郎李至薦之,遷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順之亂,賊遣其 黨張餘來攻,遵度領甲兵百餘,背城而戰,賊踰堞以 入,遵度投江中,賴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貶崇陽 令,移鹿邑。咸平初,復為太子中允。景德初,內出遵度 名,引對崇政殿。詔索所著文,召試舍人院,改太常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