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相加尢疏,袁氏猶班班見可譜,常居陽夏。陽 夏至晉屬陳郡,故號陳郡。袁氏博士固申儒遏黃,唱 業於前,至司空安,懷德於身,袁氏遂大顯,連世有人。 終漢連魏、晉,分仕南北,始居華陰,為拓拔魏鴻臚恭。
〈注〉按《左傳》有轅濤塗,又有袁僑,漢有轅固、轅豐,又有袁安,本兩姓也。杜預謂袁僑、濤塗四世孫。《歐陽集古錄》「漢三老袁良。」亦云:「濤塗立姓為袁、何、歟。」蓋轅、袁古字通用,袁盎又通作爰,亦非別姓明甚。
《鄭樵通志》
以字為氏〈陳人字〉
袁氏亦作「轅」,亦作「爰。」媯姓,舜後,陳胡公之裔。胡公生 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孫莊伯生諸,字伯爰孫濤 塗,以王父字為氏,世為陳上卿。
《廖用賢尚友錄》
袁姓
袁,汝南羽音。陳莊伯孫濤塗,以王父字為氏。又望出 陳留新城,其後去車為袁,或作「爰」,實同出一源也。
袁姓部列傳一
周
袁僑
按《左傳,襄公三年》:「六月,公會單頃公及諸侯。己未,同 盟於雞澤。楚子辛為令尹,侵欲於小國。陳成公使袁 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於諸侯。秋,叔孫豹及 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
漢
袁噲
按《史記袁盎傳》:「盎兄噲任盎為中郎。」〈注〉為兄所保任。
袁盎
按《史記袁盎傳》:「盎,楚人,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 高后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噲任 盎為中郎,絳侯為丞相,免之國。國人上書告反,徵繫 請室。盎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淮南王遷蜀,盎諫,上 弗聽。淮南王死,盎請立其三子皆為王,盎由此名重 朝廷。孝文帝出,趙同參乘,盎伏車前下趙同上幸上」 林皇后,慎夫人從。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長 布席,盎引卻慎夫人坐,曰:「陛下獨不見人彘乎?」上說, 語慎夫人,賜盎金五十斤。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 調為隴西都尉,遷齊相,徙吳相。吳王厚遇盎。盎素不 好晁錯。孝景帝即位,錯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 吳王財物,抵罪,詔赦以為庶人。吳楚反,盎入見,言「吳 所以反狀,以錯故,獨急斬錯以謝吳」,吳兵乃可罷。及 晁錯已誅,盎以太常使吳。吳王欲使將,不肯;欲殺之, 使一校尉以五百人圍守軍中。盎為吳相時,從史適 為守盎校尉司馬,引盎亡避,乃歸報吳。楚破,上更以 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盎為楚相,病免居家,梁王 欲求為嗣,盎進說,語塞梁王怨。盎使人刺殺盎安陵 郭門外。
袁種
按《史記袁盎傳》:「盎兄子種為常侍騎。」
袁良
按《後漢書袁安傳》:「安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 經,為太子舍人。」
袁聖
按《漢書王莽傳》:「莽立太子,置師友各四人,以博士袁 聖為阿輔。」
後漢
袁安
按《後漢書袁安傳》:「安字卲公,汝南汝陽人。初為縣功 曹,後舉孝廉,任城令。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為逆,明 年,安拜楚郡太守。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獄,理其無 明驗者,出四百餘家。歲餘,徵為河南尹。在職十年,名 重朝廷。建初八年,遷太僕。章和元年,代桓虞為司徒。 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后兄憲北擊匈奴,安諫不聽。」 竇憲復出屯武威。明年,北單于為耿夔所破,北地空。 憲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于,置中郎將 領護。安乃上封事,又與憲更相難折。憲言辭驕訐,至 詆毀安,安終不移。憲竟立右鹿蠡王於除鞬為單于, 後遂反叛如安策。四年春,薨。子京、敞最知名。
袁京
按《後漢書袁安傳》:「安子京,字仲譽,習孟氏《易》,作《難記》 三十萬言。初拜郎中,稍遷侍中,出為蜀郡太守。」
袁敞
按《後漢書袁安傳》:「安子敞,字叔平,以父任為太子舍 人。和帝時,歷位將軍,出為東郡太守,徵拜太僕光祿 勳。元初三年,代劉愷為司空。明年,坐子與尚書郎張 俊交通,漏洩省中語,策免。敞廉勁不阿權貴,失鄧氏 旨,遂自殺。」
袁彭
按《後漢書袁安傳》:「安子京,京子彭,字伯楚。少傳父業, 歷廣漢、南陽太守。順帝初,為光祿勳,行至清,為吏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