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巨璫薄琮橫珵劾之,論死。尋告歸,後起補戶科。 尋奉敕廣東清儲,晉兵科右,出理山東左參議,陞浙 江左參政,致仕林居十年,薦起南京鴻臚寺卿,陞太 僕。會逆濠叛,南京戒嚴,兵部尚書喬宇屬珵督潁泗、 和陽諸軍,為江表聲援。濠平,進南京右副都御史,督」 視江防。引年乞骸,改撫鄖陽。再疏乃允歸。
毛紀
按《明外史毛紀傳》:「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末進士,選 庶吉士。弘治初,授檢討,進修撰,遷侍讀。武宗立,改左 諭德,擢侍講學士。正德五年,遷戶部右侍郎。十年拜 禮部尚書。十二年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其秋,加 太子太保,改文淵閣。是時帝再遊塞上,紀偕同官連 疏切諫,皆不省。十四年,帝南征,紀與楊廷和居守。駕」 旋,進武英殿大學士。世宗即位,錄定策功,加伯爵,再 疏辭免。嘉靖初,帝欲追尊興獻帝,閣臣執奏忤旨。三 年,楊廷和、蔣冕相繼去國,紀為首輔,執如初,欲去「本 生」之稱。紀與石瑤合疏爭之。帝召見平臺,委曲諭意, 紀終不從。朝臣伏闕哭爭者俱逮繫,紀具疏乞原。帝 怒,傳旨責紀「邀結朋奸,背君執私。」紀乃乞歸鄉里,卒。
毛澄
按《明外史毛澄傳》:「澄字憲清,崑山人。舉弘治六年進 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預修《會典》成,進右諭德,直講東 宮。武宗立,進左庶子,直經筵,以母憂歸。正德四年,劉 瑾摘《會典》小疵,貶諸纂修者秩,以澄為侍講。服闋,進 侍講學士,再進學士,掌院事。歷禮部左、右侍郎。十二 年,拜尚書。其年七月,帝始出巡幸,澄偕諸大臣疏諫。」 會御史張欽閉居庸關不得出,帝乃還。帝甫還,旋出 居庸,幸宣府、大同,歷山西至榆林。澄屢疏馳諫。世宗 踐阼,議獻王主祀及尊稱。澄謀於內閣,加稱興王為 帝,妃為后,而以皇太后懿旨行之。帝迫於眾議,乃以 十月二日諭廷臣以慈壽皇太后旨,加興王號曰「興 獻帝」,妃曰「興國太后」,皇妃邵氏亦尊為皇太后。十二 月十日復傳諭加稱皇帝。澄抗疏力爭。帝意未回,澄 執奏不已。明年,嘉靖改元,正月,清寧宮後三小宮災, 澄復以為言。會朝臣亦多諫者,事迄獲止。澄端亮有 學行,論事侃侃不撓。帝欲推崇所生,嘗遣中官諭意, 至長跪稽首。澄駭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必祈 公易議。」澄奮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禮;獨有一去, 不與議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乃許之,舟至興濟 而卒。先是,論定策功,加澄太子太傅,廕錦衣世指揮 同知;力辭不受。贈少傅,諡「文簡。」
毛思義
按《濟南府志》:「思義,字繼賢,陽信人。弘治壬戌進士,授 戶部主事,轉工部都水司郎中,出守永平。閹人誣奏 逮獄,言官交章救之,謫知安寧州。嘉靖改元,陞陝西 副使,陟四川大參,陞越藩伯,轉臺副總督漕運,再督 南儲,皆著偉績。年六十七歲卒。有《海隅集》《永平錄》傳 於世。」
毛玉
按《明外史毛玉傳》:「玉字國珍,更字用成,雲南右衛軍 家子也。其先良鄉人。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五年,由 行人擢南京吏科給事中,以外艱去,起南京兵科,又 以繼母艱去,服闋,除吏科。世宗即位,御史曹嘉素輕 險,倣宋范仲淹《百官圖》,分廷臣四等,加以品題。玉言 嘉背違成法,變亂國是,乞斥之。帝從其言,貶嘉於外」 御史許宗魯為嘉訟,請斥玉。玉上疏求去,帝慰留之。 時宸濠戚屬連逮者數百人,玉奉命往訊,多所全活。 再遷左給事中。尋伏闕爭《大禮》,下獄受杖。竟卒。後贈 光祿少卿。
毛伯溫
按《明外史毛伯溫傳》:「伯溫字汝厲,吉水人。祖超,廣西 知府。伯溫舉正德三年進士,授紹興府推官,擢御史, 巡按福建、河南。嘉靖初,遷大理寺丞,擢右僉都御史, 巡撫寧夏。李福達獄起,坐為大理時失入,褫職歸。用 薦起故官,撫山西,移順天,皆未赴。改理院事,進左副 都御史。為趙府宗人祐椋所訐,復禠職。十五年,禮部」 尚書夏言以安南久失朝貢,請討之。遂起伯溫右都 御史,治兵待命。以父喪辭,不許。明年五月至京,上《方 略》六事。會安南世孫黎寧愬、莫登庸弒逆,請興師復 讎。帝疑其不實,命暫緩師,使伯溫協理院事。伯溫引 疾不出,至禫除,始起視事。其冬,遷工部尚書。十七年 命仍協理院事。明年,帝幸承天,詔伯溫總督宣、大、山 西軍務。俄選宮僚,加兼太子賓客。募軍三千防守,給 以閒田,永除其賦,邊防賴焉。錄功,加太子少保。是時, 登庸懼討乞降。帝下廷議撫勦之宜,咸言當討。帝從 之。閏七月命伯溫南征。仍諭登庸父子如果悔罪降, 待以不死。十九年,伯溫進駐南寧,檄安南臣民,諭以 「天朝興滅繼絕之義,罪止登庸父子」,而宣諭登庸納 款,即如詔書宥罪。登庸大懼,束身來歸。伯溫馳疏以 聞,帝大悅。論功,加太子太保。二十一年還朝,復理院 事。其年十月,張瓚卒,伯溫代為兵部,上邊防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