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目錄

 張姓部列傳十二

  宋三

  張唐英      張商英

  張慤       張確

  張徹       張覺民

  張肅       張樞

  張康國      張耒

  張閣       張庭堅

  張守       張叔夜

  張近       張根

  張樸       張克公

  張綱       張覺

  張夔       張建侯

  張大年      張邦昌

  張俊       張運

  張致遠      張卲

  張嵲       張即之

  張觷       張闡

  張克戩      張燾

  張咸       張大中

  張忠輔      張柟

  張虛白      張煇

  張浚       張文之

  張孝基

氏族典第二百四十四卷

張姓部列傳十二

宋三

張唐英

按《宋史張商英傳》:「商英兄唐英,字次功,少攻苦讀書。 及進士第,翰林學士孫抃薦試賢良方正,不就。調榖 城令,擢殿中侍御史,以父憂去,未幾卒。唐英有史材, 嘗著《仁宗政要》《宋名臣傳》《蜀檮杌》,行于世。」

張商英

按《宋史張商英傳》:「商英,字天覺,蜀州新津人。負氣俶 儻,豪視一世,辟知南川縣。章惇薦諸王安石,因召對, 以檢正中書禮房擢監察御史。臺獄失,出劫盜,詔糾 察司劾治。商英遂摭院吏徇私事,語侵樞臣,謫監荊 南稅。哲宗初,為開封府推官,屢詣執政求進,呂公著 不悅,出提點河東刑獄。哲宗親政,召為右正言、左司」 諫。商英積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極力攻之。崇寧初,為 翰林學士。蔡京拜相,商英雅與之善,適當制,過為褒 美。尋拜尚書右丞,轉左丞,復與京議政不合,數詆京, 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大觀四年,京逐,起知杭州,過 闕賜對,留為資政殿學士。頃之,除中書侍郎,遂拜尚 書右僕射。京久盜國柄,中外怨疾,見商英為政持平, 大革弊事,論者稱之。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隸太史。徽 宗潛邸時,嘗言當履天位,自是稍睠寵之,商英因與 往來。事覺,御史中丞張克公疏擊之,貶崇信軍節度 副使,衡州安置。京遂復用。未幾,太學諸生誦商英之 冤,京懼,乃乞令自便,復還故官。宣和三年卒。紹興中, 賜諡「文忠。」

張慤

按《宋史張慤傳》:「慤字誠伯,河間樂壽人。登元祐六年 進士第,累遷龍圖閣學士、計度都轉運使,擢大名尹。 慤初聞二帝北行,三上牋勸進。建炎改元,為戶部尚 書左丞,官至中書侍郎。慤善理財,論錢穀利害,猶指 諸掌。在朝諤諤有大臣節。卒諡忠穆。」

張確

按《宋史張確傳》:「確字子固,邠州宜祿人。元祐中,擢進 士第,通判杭州,知坊、汾二州。宣和七年,徙解州,又徙 隆德府。明年,金兵至,知城中無備,諭使降,確乘城拒 守。或獻謀欲自東城潰圍出,且探確意,確怒叱曰:『確 守土臣,當以死報國,頭可斷,腰不可屈』。乃戰而死。」

張徹

按《萬姓統譜》:徹,景陵人。元祐中,七持使節,八綰郡符, 公清超邁,計口授俸。其遺表云:「神雖去幹,忠不忘君。」 兄徽,以詩名,所著有《滄浪集》。司馬光、范純仁皆與之 友善。

張覺民

按《尚友錄》:覺民,文州人。遊太學,元祐間第進士。後與 馬涓等上書忤權貴,坐黨錮。退居成都,與張正己等 游,號「草堂先生。」所著有歌詩雅著百餘篇。

張肅

按《尚友錄》:「肅,舒城人,以直諒稱。仕為廣東轉運判官, 後為江東提點刑獄。自司馬光而下七十有四人,分 韻作詩以贈其行,皆一時名流。其後三世登第。」

張樞

按《萬姓統譜》:「樞,字子發,零陵人。性豪爽,善屬文。紹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