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有才。務存進達,各隨其方,故不得者無怨焉』。補吳 興太守,甚有德政。屬郡荒人饑,輒開倉贍卹,主簿執」 諫請先列表上待報,蘊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饑饉,若 表上須報,何以救將死之命乎?專輒之愆,罪在太守, 且行仁義而敗,無所恨也。」於是大振貸之,賴蘊全者 十七八焉。朝廷以違科,免蘊官,士庶詣闕訟之,詔特 左降晉陵太守。復有惠化,百姓歌之。定后立,以后父 遷光祿大夫、領五兵尚書、本州大中正,封建昌縣侯。 蘊以恩澤賜爵,非三代令典,固辭不受。朝廷敦勸,終 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諸軍事、左將軍、徐州刺史、假 節,復固讓。謝安謂蘊曰:「卿居后父之重,不應妄自菲 薄,以虧時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貴權,於事不事 耳。可暫臨此任,以紓國姻之重。」於是乃受命,鎮於京 口。頃之,徵拜尚書左僕射,遷丹陽尹,即本軍號,加散 騎常侍。蘊以姻戚,不欲在內,苦求外出,復以為都督 浙江東五郡、鎮軍將軍、會稽內史。蘊素嗜酒,末年尢 甚,及在會稽,略少醒日,然猶以和簡為百姓所悅。時 王悅來拜墓,蘊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餘日方 還。蘊問其故,恭曰:「與阿大語,蟬連不得歸。」蘊曰:「恐阿 大非爾之友。」阿大,悅小字也。後竟乖初好,時以為知 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長子華,早卒。次恭爽。

王珣

按《晉書王導傳》:「導第三子洽,洽子珣、珉。珣字元琳,弱 冠與陳郡謝亢為桓溫掾,俱為溫所敬重。珣轉主簿, 軍中機務並委珣焉。文武數萬人,悉識其面。珣兄弟 皆謝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與珣絕昏,又離珉 妻,由是二族遂成仇釁。乃出珣為豫章太守,不之官。 除散騎常侍,不拜,遷祕書監。安卒後,遷侍中,轉吳國」 內史,在郡為士庶所悅。徵為尚書右僕射,領吏部,轉 左僕射,復領太子詹事。時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 徐邈、王恭、郗恢等並以才學文章見昵於帝。珣夢人 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 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隆安初,國寶用事,謀黜 舊臣,遷珣尚書令。二年,假珣節,進衛將軍、都督琅邪 水陸軍事。四年,以疾解職。歲餘卒,諡曰獻穆。

王珉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洽,洽子珉,字季琰,少有才藝,善 行書,名出珣右。歷著作散騎郎、國子博士、黃門侍郎、 侍中,代王獻之為長兼中書令。二人素齊名,世謂獻 之為大令,珉為小令。太元十三年卒。二子朗、練,義熙 中,並歷侍中。」

王愷 王愉

按《晉書王湛傳》:「湛子承,承子述,述子坦之,坦之子愷、 愉。愷字茂仁,愉字茂和,並少踐清階。愷襲父爵,愉稍 遷驃騎司馬,兄弟貴盛,當時莫比。國寶既死,愷為吳 郡內史,愉為江州刺史。愷病卒。愉至鎮未幾,殷仲堪、 桓元、楊佺期舉兵應王恭,乘流奄至。愉既無備,惶遽 奔臨川,為元所得。元篡位,以為尚書僕射。劉裕義旗」 建,加前將軍。愉既桓氏婿,父子寵貴,又嘗輕侮劉裕, 心不自安,潛結司州刺史溫詳謀作亂,事泄,被誅。子 孫十餘人皆伏法。

王國寶

按《晉書王湛傳》:「湛子承,承子述,述子坦之,坦之子國 寶。國寶少無士操,不修廉隅,婦父謝安惡其傾側,每 抑而不用。從妹為會稽王道子妃,由是與道子遊處, 遂間毀安焉。及道子輔政,以為祕書丞,俄遷琅邪內 史,領堂邑太守,加輔國將軍,入補侍中,遷中書令、中 領軍,與道子持威權,扇動內外。及弟忱卒,國寶自表」 求解職迎母,并奔忱喪,而盤桓不發,為褚粲所奏。國 寶衣女子衣詣道子告其事,道子言于帝,故得原。時 王恭以才器居名藩,惡道子、國寶亂政,屢有憂國之 言,道子等亦深忌憚之,將謀去其兵,未及行而恭檄 至,以討國寶為名,道子委罪國寶,乃賜死。

王忱

按《晉書王湛傳》:湛子承,承子述,述子坦之,坦之子忱。 忱字元達,弱冠知名,歷位驃騎長史。嘗造其舅范甯, 與張元相遇,甯使與元語,元正坐斂衽,待其所發,忱 竟不與言,元失望便去。甯讓忱曰:「『張元吳中之秀,何 不與言』?忱笑曰:『張祖希欲相識,自可見詣』。甯謂曰:『卿 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忱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既 而甯使報元,元束帶造之,始為賓主。太元中,出為荊 州刺史、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建武將軍、假節。數年 卒官。諡曰穆。

王恭

按《晉書王恭傳》:「恭字孝伯,光祿大夫蘊子,定皇后之 兄也。少有美譽,清操過人,自負才地高華,恆有宰輔 之望。謝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為將來伯舅』。起家為 佐著作郎,歎曰:『仕官不為宰相,才志何足以騁』!因以 疾辭。俄為祕書丞,轉中書郎。未拜,遭父憂。服闋,除吏 部郎,歷建威將軍。太元中,為丹陽尹,遷中書令,領太」 子詹事。其後帝將擢時望以為藩屏,乃以恭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