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道提刑按察副使,授賓州路總管,不赴,拜國子祭 酒。尋出為安豐路總管。三十一年,卒于官,封清河郡 公,諡「文敏。」子淑,衛輝路推官。

張君佐

按《元史張榮傳》:「榮子奴婢。奴婢卒,子君佐襲佩虎符、 砲水手元帥,戍蔡州。至元十二年,從丞相阿朮攻揚 州。是年冬,又從諸軍破常州。十三年,陞懷遠大將軍。 揚州平,以君佐為安慶府安撫司軍民達魯花赤。十 四年,賊寇黃州,行省命君佐率眾復黃州,因以為黃 州達魯花赤。十五年,加鎮國上將軍,仍砲水手元帥。」 十九年,命率新附漢軍萬人,修膠西閘壩,以通漕運。 二十一年,兼海道運糧事。是年,卒。

張玉

按《元史張榮實傳》:「榮實子玉,襲父職,為懷遠大將軍、 諸路水軍萬戶。至元十六年,討吉安叛賊有功,加輔 國上將軍都元帥,鎮黃州,改立蘄黃等路都元帥府, 仍管領本道鎮守軍馬。二十一年,入朝,命充保定水 軍上萬戶。二十四年,從征交阯,累戰有功。二十五年, 師還安南,以兵迎戰,大戰連日,水涸,舟不能行,玉死」 焉。子輔襲萬戶。輔卒,子道重襲。

張弘綱

按《元史張禧傳》:「禧子弘綱,字憲臣,年十八,父禧為主 將所誣,繫獄,將殺之,弘綱直入獄中,獄卒併繫之。弘 綱佯狂謔笑,守者易之,既寢,遂與其父逸去。後從其 父攻城徇池,屢有功。自昭信校尉管軍千戶,陞總管 廣威將軍、招討副使,加定遠大將軍、招討使。盜起安 吉,弘綱率兵擒之,授昭勇大將軍、河南諸翼征行萬」 戶,從右丞劉深征八百媳婦國。師次八番,與叛蠻宋 隆濟等力戰而歿。追封齊郡公,諡「武宣。」子漢當,襲職, 讓其弟鼎。漢後為監察御史,累官至集賢直學士。鼎 襲江陰水軍萬戶。

張甫

按《山西通志》:「甫,襄垣人,五世同居。至元初旌表。」

張宗演

按《元史張宗演傳》:「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 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 當至元十三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則命廷 臣郊勞,待以客禮,命主領江南道教。二十九年卒。」

張留孫

按《元史張宗演傳》:「張留孫者,字師漢,信州貴溪人。少 時入龍虎山為道士,有道人相之曰:『神仙宰相也。至 元十三年,從天師張宗演入朝,世祖與語稱旨,遂留 侍闕下,號之上卿,命尚方鑄寶劍以賜,建崇真宮於 兩京,俾留孫居之,專掌祠事。十五年,授元教宗師,錫 銀印,尋陞江東道同知宣慰司事』。」大德中,加號元教 「大宗師」,同知集賢院道教事。武宗立,召見,賜坐,陞大 真人、知集賢院,位大學士上。尋又加特進。仁宗即位, 進開府儀同三司,加號「輔成贊化保運元教大宗師。」 至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四。

張康

按《元史張康傳》:「康字汝安,號明遠,潭州湘潭人。祖安 厚,父世英。康早孤,力學,旁通術數,宋呂文德、江萬里、 留夢炎皆推重之,辟置幕下。宋亡,隱衡山。至元十四 年,世祖遣中丞崔彧祀南嶽,就訪隱逸。彧兄斌言康 隱衡山,學通天文地理。彧還,具以聞,遣使召康至京 師。十五年,授著作佐郎,仍以內嬪松夫人妻之。凡召」 對,禮遇殊厚,呼以「明遠」而不名。久之,乞歸田里,優詔 不許。遷奉直大夫、祕書監丞,年六十五卒。子天祐。

張珪

按《元史張珪傳》:「珪字公端,弘範之子也。少能挽強命 中。至元十六年,年十六,攝管軍萬戶。十七年,真拜昭 勇大將軍、管軍萬戶,鎮建康。二十九年,入朝,拜鎮國 上將軍,江淮行樞密副使。成宗即位,行院罷。大德三 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陝,問民疾苦,振恤孤貧,罷 冗官,黜貪吏。還擢江南行御史臺侍御史,換文階中」 奉大夫,遷浙西肅政廉訪使。召拜僉樞密院事,又拜 江南行臺御史中丞,謝病歸。武宗即位,召拜太子諭 德,未數日,拜賓客。尚書省立,召拜左丞。皇慶元年,拜 榮祿大夫、樞密副使。皇太后以中書右丞相鐵木迭 兒為太師,萬戶別薛參知行省政事,珪曰:「太師論道 經邦,鐵木迭兒非其人,別薛無功,不」得為外執政。車 駕度居庸,失列門,傳皇太后旨,召珪切責杖之。珪創 甚,輿歸京師,明日,遂出國門。珪子景元以父病篤,告 遽歸,帝不懌,遣參議中書省事換住往,賜之酒,遂拜 大司徒,謝病家居。繼丁母憂,廬墓寢苫,啜粥者三年。 至治二年,起珪為集賢大學士,又拜中書平章政事。 泰定元年,帝開經筵,封蔡國公,知經筵事。二年,得旨 暫歸。三年春,上遣使召珪,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 帝察其誠病,命養疾西山。繼得旨還家。四年十二月 薨。珪自號「澹菴。」子六人。

張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