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益扈從,次土木,俱及於難。益字士謙,江寧人,永樂十 三年進士。由庶吉士授中書舍人,改大理評事,又改 修撰。博學強記,詩文操筆立就。尋進侍讀學士。正統 十四年,入直文淵閣。未三月,遽蒙難以歿。景帝立,諡 文僖。曾孫琮,進士,嘉靖初,歷官南京右都御史。」

張瑛

按《明外史張瑛傳》:「瑛字彥華,浙江建德人。永樂中舉 於鄉,入國學,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正統時,擢建寧 知府。鄧茂七作亂,瑛為守禦計,甚備。賊迫城,瑛率建 安典史鄭烈會都指揮徐信軍襲之,遂拔其呰,進右 參政,仍知府事。茂七既誅,其黨林拾得等轉掠城下, 瑛與從父敬禦之。賊敗,乘勝逐北,陷伏中,敬死。瑛被」 執,大罵不屈死。子熙,羅田主簿。時泉州守熊尚初亦 以拒賊被執死。

張鏞

按《萬姓統譜》:「鏞,肥鄉人。少業儒,有文譽,中永樂十八 年鄉試,初授近官,朝廷見而器獎之。時風憲缺員,選 授監察御史,風紀凜然。出為平涼知府,訪利病得失, 鋤強暴,綏善良,一郡咸畏威服德。三載奏績,入見,上 素聞其濇苦,名以鹽運乃財貨之司,非廉介不能釐 其弊也。」遂拜鏞山東都轉運鹽運使。剔宿蠹,饒國計, 雅稱上意焉。

張純

按「荊州府志純,字志忠,江陵人。永樂辛丑進士。宣德 初,授監察御史。正統中,擢僉都御史。上言十三事,悉 從之。巡撫畿內,風紀丕振。入掌南京都察院,擢兵部 尚書。」

張駿

按《萬姓統譜》:「駿,瀘州人。永樂辛丑進士,授監察御史。 立心端正,識大體。宣德中,遷大理寺少卿,尋轉都察 院右都御史,卒。為人有德量,博學能文,士林慕焉。」

張洪

按《萬姓統譜》:「洪,常熟人,博學能文。永樂中,舉明經,授 靖江王府教授,陞翰林修撰,預修兩朝實錄。所著有 《四書五經解義》《史記要語》《歸田稿》。」

張宏

按《萬姓統譜》:宏,碭山人。天性孝友,勤于問學。永樂中, 授開封府同知,轉戶部郎中,律己廉潔,苞苴未嘗一 至其門。出知荊州府,政務既舉,所守益勵,門絕私謁, 人號「閉門張。」

張勖

按《萬姓統譜》:「勖永樂中以掌故為御史,侃侃有直臣 風。出按山西,封上有所言,譖者以幾事不當露泄,必 欲文致之,不能得,遷參政以卒。勖氣厲急,少所容,然 于守官亦質有文武焉。」

張璉

按《萬姓統譜》:「璉,曲周人。為國子生,明敏有志,歷官著 能聲,後遷至河南右布政使。」

張紳

按《萬姓統譜》:「紳,濟南人。少從事戎馬間,官至浙江布 政,博學工詩,所作清新典則,有古人風。」

張琛

按《萬姓統譜》:「琛,東平州人。永樂中,由舉人擢衢州府 同知,有孝行,父歿,廬墓三年。正統中,轉吏部文選司 郎中,尋升福建左布政使,卒。」

張楷

按《名山藏典謨記》:「楷,慈谿人。永樂甲辰舉進士。歸省, 遂肆力古文辭。宣德間,拜監察御史,理冤摘姦,風振 朝宁。久之,陞陜西按察僉事,尋陞副使。同王驥巡邊, 上安邊十二事,多見采用。正統十二年,驛召升僉都 御史,巡撫畿甸,被命捕蝗。真定守捕不力,奏械之。八 郡震竦,蝗不為災。其後討鄧茂七、葉宗留有功。其承」 命撫賊時,兵部榜無印文,賊疑不信。楷矯為「征南將 軍」印往招之。賊平,坐削職。久而復起南京僉院。

張廉

按《萬姓統譜》:「廉,歸安人。永樂中,由進士歷官都御史。 嘗使封藩,堅辭餽遺及副臺憲,遇事不避權貴,時以 剛介稱。」

張驥

按《陜西通志》:「驥,安化人。永樂中領鄉薦,宣德中拜監 察御史,激揚有聲,遷大理寺少卿,平寇有功,卒于官。」

張信

按《萬姓統譜》:「信,掖縣人,性至孝。母病,求醫弗效,遂仰 天發誓,引刀從脅下取肝,和麵湯以食母,母遂愈。事 聞,永樂中旌表,擢尚寶司丞,陞少卿。」

張貫

按《萬姓統譜》:「貫靈壁人。由太學生歷職勤能。永樂中 累遷順天府府尹,卒于官。政尚寬平,獄無壅滯,吏民 愛之,稱為長者。」

張瑛

按《明外史楊士奇傳》:「張瑛,邢臺人。以給事中侍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