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住。武宗崩,永提督九門,防奸制變,著《輯寧勞》。世宗立, 御史蕭淮等奏谷大用輩黨惡為奸,并及永,降奉御 司香孝陵。嘉靖八年起掌御用監,提督團營。卒。

張忠

按《明外史張忠傳》:「忠,霸州人。正德時,為御馬監太監。 性兇暴,侍豹房,數談武藝。誘帝巡幸邊塞,結霸州盜 張茂為弟,所剽掠,半入忠家。寧王宸濠謀叛,忠先受 其賂。帝南征次良鄉,邀帝幸其第。會都御史王守仁 奏捷至,帝命忠往捕,餘黨益恣行威虐,殺僇無辜,民 不勝擾。後張永發宸濠結納事,論斬。」

張雄

按《明外史張雄傳》:「雄以司禮太監侍豹房,有寵,與張 忠、張銳並恣肆用事,時號『三張』。」宸濠結納雄、銳餽各 萬計,自是相問遺不絕。濠有所奏請,二人必助成之, 以至於叛。後張永發宸濠結納事,雄下獄。

張鍵

按《山西通志》:「鍵字君重,石州人。正德丁卯鄉舉,明年 成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忤逆瑾,逮至京師,不為屈。 調衛輝府通判,典稅事,歲額登而民不擾。治河漲,疏 濬通而水患息。瑾誅,復戶部主事,督儲天津。流寇奄 至,鍵登陴誓眾,晝夜不怠,卒保無虞。督餉關西,招商 搜逋,士無饑色。尋陞開封知府,凡事之不便于民者」 必釐革之。

張富

按《名山藏勳封記》:「泰安伯張富,新城人,以弟太監永 得為錦衣指揮使。正德五年,繇右都督論永發捕劉 瑾功,推恩封。嘉靖初,除為錦衣指揮使。」

張容

按《名山藏勳封記》:「安定伯張容,富弟。以兄太監永得 為錦衣都指揮僉事。正德五年,由右都督論永發捕 劉瑾功,推恩封。嘉靖初,除為右都督。」

張翀

按《明外史張翀傳》:「翀字習之,潼川人。正德六年進士, 選庶吉士,改刑科給事中,引疾歸,起戶科。世宗即位, 累遷禮科都給事中。嘉靖二年,命中官督蘇杭織造, 翀偕同官力爭。時群小雖已用事,正論猶伸,翀前後 指斥無所避。明年,帝以張璁、桂萼言,欲考獻帝,改孝 宗為伯考。翀等憂之,會諸曹各具疏,力言孝宗不可」 稱「伯考。」帝皆留中不報。七月戊寅,相率伏左順門懇 請。帝震怒,逮諸曹為首者八人於詔獄,翀與焉。尋杖 於廷,謫戍瞿塘衛。居戍所十餘年。以東宮冊立恩放 還,卒。

張漢卿

按《明外史張漢卿傳》:「漢卿字元傑,儀封人。正德六年 進士。授魏縣知縣,徵拜刑科給事中。武宗南巡,偕同 官伏闕諫。世宗嗣位,遷戶科都給事中。興獻帝議皇 號,漢卿力言不可。又倡眾伏闕受杖,斥為民。」

張文明

按《明外史張文明傳》:「文明,字應奎,陽曲人。正德六年 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巡按遼東、陜西。十三年,車駕幸 延綏,文明馳疏諫,不省。既而文明朝行在,諸權倖扈 從者,文明裁抑之,所需多不應。司禮太監張忠輩怒 甚,譖於帝,言諸生毆旗校,文明縱弗治。帝命枷赴京 師,下詔獄。比駕旋,忠等屢請加罪,帝命釋而遠謫之」, 乃以為電白典史。世宗立,召復故官。尋出為松江知 府,甫抵任,卒。

張經

按《明外史張文明傳》:「張經,興州左衛人。正德六年進 士。官御史,出按宣府,劾鎮守中官于喜貪肆罪,為喜 所訐,逮繫詔獄,謫雲南河西典史,卒。」

張欽

按《明外史張欽傳》:「欽字敬之,順天通州人。正德六年 進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視居庸諸關。十三年七月,帝 從幸臣江彬言,將出關,幸宣府。欽上疏諫,不報。八月 朔,帝遂微行至昌平,傳報出關甚急,欽命指揮孫璽 閉關納門,鑰藏之,負敕印手劍,坐關門下,曰:『敢言開 關者斬』!夜草疏奏,未達,使者復來,欽拔劍叱之,使者」 懼而返,帝大怒。會梁儲、蔣冕等請帝歸京師,帝徘徊 未決,而欽疏亦至。帝不得已,乃自昌平還。於是京師 遂傳《張御史閉關三疏》云。世宗嗣位,出為漢中知府, 累官太僕卿。嘉靖十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 召為工部左侍郎,被論罷。欽初姓李,既通顯,始復其 姓。事父母孝,有不悅,長跪請,至解乃已。

張錄

按《明外史解一貫傳》:「張錄,字宗制,城武人。正德六年 進士。授太常博士,擢御史。嘉靖初,伏闕爭大禮,下獄 廷杖,出按畿輔。張璁擢兵部侍郎,錄與御史爭之,不 聽。後璁總臺事,修前憾,言錄不諳憲體,遂罷歸。家居 二十年卒。」

張俊

按《明外史吳景傳》:「正德中,重慶人曹弼亡命播州,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