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明外史張曰韜傳》:「曰韜,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 年進士。授常州推官。世宗即位,召為御史。席書以中 旨拜尚書,曰韜抗疏力爭,受杖死。」

張經

按《明外史張經傳》:「經字廷彝,候官人。正德十二年進 士。除嘉興知縣,召為吏科給事中,歷戶部都給事中, 數有論劾,言官指為張、桂黨,擢太僕少卿,歷右副都 御史。十六年進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進右都 御史,平思恩九土司及瓊州黎。進兵部尚書,以憂歸。 服闋,起三邊總督。給事中劉起宗言經在兩廣剋餉」 銀,寢前命。三十二年,起南京戶部尚書,就改兵部。三 十四年,朝議以倭寇猖獗,命經總督江南、浙江、山東、 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既而用兵科言,改經右都 御史,專辦討賊。經受任,即選將練兵,為搗巢計。以江、 浙、山東兵屢敗,欲俟狼、土兵至而討之。明年,侍郎趙 文華以祭海至,屢趣經進兵。經不聽。文華怒,密疏經 「靡餉殃民,畏賊失機。」帝怒,即下詔逮經。方文華之拜 疏也,永保兵已至,其日即有石塘灣之捷。至五月,倭 突嘉興,經遣盧鏜、俞大猷、湯克寬擊之,大捷。經既至, 論死繫獄。舉朝知其冤,莫敢奏。其年十月斬,天下哀 之。

張治

按《萬姓統譜》:「治字文邦,茶陵人。少負雋才。正德庚辰 會試第一,改翰林庶吉士,授編修,左贊善。時議征交 南,選使往諭,僉謂無以踰。治。進學士,累遷吏部左侍 郎,署翰林院事,陞南京吏部尚書,入為文淵閣大學 士,進太子太保,預機務。方是時,世宗日在西內,躬修 《元典》,召諸輔臣入直,撰科書。治忽忽不樂,輒形詞色。」 未幾,以病卒。治性卞急,而志意慷慨,接人樂易。喜獎 進士。類博學有文詞,明習典章,究辨時務。語及治亂 之故,毅然以經濟自許,人亦以此期之。卒,賜祭葬,諡 「文隱。」隆慶間,改諡「文肅。」

張鰲山

按《萬姓統譜》:「鰲山,敷華孫,正德進士,改庶吉士,歷南 直隸提學御史。知人好獎拔,雅尚文藝,興起古學,以 鯁直為忌者所誣,落職。子秩,嘉靖乙丑進士,程隆慶 戊辰進士,改庶吉士。」

張珩

按《萬姓統譜》:「珩,石州人。正德間進士。授監察御史,巡 鹽兩淮,繼按畿輔及陜西。所至貞憲釐弊,獎廉黜貪, 時稱名御史。歷太僕、大理二寺少卿,陞僉都御史,巡 撫延綏。躬勵將士,恩威兼至,進副都御史,巡撫寧夏, 經略一如延綏時。後陞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斬獲甚 眾。璽書褒美。珩居官以剛介著,而經略西陲之功,最」 《久且大》。卒,贈工部尚書,諡「襄毅」,遣官祭葬。

張寰

按《萬姓統譜》:「寰字允清,號石川,崑山人。正德辛巳進 士,仕至通政司參議。國制,四品以上官自陳,寰為通 參,遇天變,為當路勒令自陳,斥之。寰謂非制也,常懷 不平,奮然有光復之志,久而不遂,乃發為登山臨水 之興,吟風詠月之情,終其身不少變云。」

張袞

按《萬姓統譜》:「袞字補之,江陰人。正德進士,歷官至太 常卿、國子祭酒。」

張璁

按《明外史張璁傳》:「璁字秉用,永嘉人,正德十六年登 第。世宗初踐阼,追崇所生父興獻王。廷臣持之,議三 上三卻。璁測知帝意,以是年七月朔上疏。帝方扼廷 議,得璁疏,大喜,廷臣交擊之。帝欲避位歸藩,璁知之, 益自喜,乃著《大禮或問》上之。其冬,興獻王加稱『興獻 帝,璁亦除南京刑部主事以去,追崇議且寢。至嘉靖』」 三年正月,帝得桂萼疏,心動,復下廷議。汪俊代毛澄 為禮部,執如澄。璁復上疏與桂萼第二疏同上。帝益 大喜,立召兩人赴京。給事、御史連章力攻,帝益不悅, 特授二人翰林學士。璁、萼列欺罔十三事,力折廷臣。 及廷臣伏闕哭爭,盡繫獄予杖。由是衣冠喪氣,璁等 勢大張。四年,《大禮集》議成,進詹事。五年,璁以省墓請。 既辭朝,帝復用為兵部右侍郎,尋進左侍郎。璁積怒, 廷臣日謀報復。會山西巡按馬錄治反賊李福達獄, 詞連武定侯郭勛。言者交章劾勛。璁乃讒於帝。帝發 怒,命璁署都察院,桂萼署刑部,方獻夫署大理。覆讞 大臣顏頤壽、聶賢以下咸被搒掠,錄等俱坐罪遠竄。 帝益以為能,獎勞之。璁等勢益熾。其年冬,遂拜禮部 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七年正旦,帝視朝, 見璁班兵部尚書李承勛下意嗛之,因加太子太保。 璁辭,更加少保。《明倫大典》成,復進少傅、謹身殿大學 士。八年,給事中陸粲劾其擅作威福。帝大感悟,立罷 璁。頃之,其黨霍韜為璁白,帝命行人召還。十年二月, 璁以名嫌御諱,請更,乃賜名孚敬,字茂恭。明年八月, 慧星見東井。帝心疑大臣擅政,給事中魏良弼、秦鰲 劾孚敬奸,帝令孚敬致仕。十二年帝思之,敕召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