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忠奪而將之。會先鋒遇賊奔,忠手拉賊帥二人,馬陷」 濘不能奮,遂中標槍死。錄其父餘慶為左監門衛大 將軍,弟愿遷右班殿直、閤門祗候,官其子永壽、永吉、 永德。

張昷之

按《宋史張昷之傳》:「昷之,字景山,進士及第,補樂清尉, 潤州觀察推官,遷集賢校理,通判常州,知溫州。蔡齊 薦,擢提點淮南路刑獄,徙廣南東路轉運使,京西轉 運使,徙河北,還為鹽鐵副使,擢天章閣待制,河北都 轉運按察使。坐事奪職,監鄂州稅,知漢陽軍,稍遷刑 部郎中,復待制,知湖州,徙揚州,以光祿卿致仕,卒。」

張友直

按《宋史張士遜傳》:「士遜子友直,字益之,初補將作監 主簿,再遷祕閣校理,同知禮院,賜進士出身,知襄州。 坐軍賊張海剽掠不能制,罷歸。後除史館修撰,改集 賢殿修撰,以天章閣待制知陝州,同勾當三班院,累 遷工部郎中,知越州,卒官。」

張友正

按《宋史張士遜傳》:「士遜子友正,字義祖,杜門不治家 事,居小閣學書,積三十年不輟,遂以書名。神宗評其 草書,為本朝第一。」

張述

按《宋史張述傳》:「述字紹明,遂州小溪人。舉進士,調咸 陽縣主簿,改大理寺丞,遷太常博士。皇祐中,仁宗未 有嗣,述前後七上疏,最後語尢激,仁宗終不以為罪。 述慷慨喜論事,歷通判延州,知泗州,皆有政跡。後以 尚書職方員外郎為江浙、荊湖、福建、廣南路提點坑 冶鐵錢事,行至萬州,道病卒。」

張昇

按《宋史張昇傳》:「昇字杲卿,韓城人。舉進士,為楚丘主 簿,累官度支員外郎,涇原秦鳳安撫都監。以母老求 歸,得知絳州。歷戶部判官,至知雜御史。以天章閣待 制知慶州,改知秦州,徙青州。至和二年,召拜御史中 丞。嘉祐三年,擢樞密副使,遷參知政事、樞密使。英宗 立,請老,帝曰:『太尉勤勞王家,詎可遽去,但命五日一』」 至院,進見無舞蹈。昇為人忠謹清直,不可干以私,若 使且居其位,於事亦未有曠廢也。昇請不已,始賜告, 令養疾。遂以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 許州,改鎮河陽三城,拜太子太師致仕。熙寧十年薨, 諡曰康節。

張方平

按《宋史張方平傳》:「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穎悟絕倫, 舉茂才異等,為校書郎,又中賢良方正,選遷著作佐 郎,通判睦州。當召試館職,仁宗曰:『是非兩策制科者 乎?何試也』?命直集賢院,俄知諫院,拜御史中丞,改三 司使。會判官楊儀得罪,坐與交,出知滁州、滑州,徙益 州,遷尚書左丞,知南京。英宗立,遷禮部尚書,請知鄆」 州,還為學士承旨。神宗即位,召見,拜參知政事。曾公 亮議用王安石,方平以為不可。遭父憂,服闋,以觀文 殿學士判尚書省,力請知陳州。安石行新法,方平極 論其害。請老,以太子少師致仕。哲宗立,加太子太保。 元祐六年,薨,諡文定。方平慷慨有氣節,既告老,論事 一切,至于用兵起獄,尢反覆言之,平居未嘗以言徇 物,以色假人。王安石用事,嶷然不少屈,以是望高一 時。

張綸

按《宋史張綸傳》:「綸字公信,潁州汝陰人。少倜儻任氣, 舉進士不中,補三班奉職。從雷有終討王均於蜀,以 功擢閤門祗候,遷東頭供奉官。奉使靈夏,還,徙知渭 州,改內殿崇班,奉使。契丹安撫使曹瑋表留之,不可。 蠻復入寇,為緣邊五溪十洞巡檢安撫使。久之,除江 淮制置發運副使,累遷文思使,歷知秦、瀛二州,拜乾」 州刺史,徙知潁州,卒。綸有材略,所至興利除害。為人 恕,喜施予,在江淮推奉錢,市絮襦千數,衣不能自存 者。

張逸

按《宋史張逸傳》:「逸字大隱,鄭州滎陽人。進士及第,為 試祕書省校書郎,知襄州鄧城縣,有能名,知長水縣, 徙青神縣,再遷太常博士,擢監察御史,累遷尚書兵 部郎中,知開封府,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卒於官。」

張燾

按《宋史張燾傳》:「燾字景元,樞密直學士奎之子也。舉 進士,通判軍州,提點河北刑獄,攝領澶州,七日而商 湖決,燾坐免。數年,復提點河東、陜西、京西刑獄,為鹽 鐵判官,淮南轉運使,江淮發運副使,入為戶部副使, 知瀛州。母喪,服闋,知鄧、許二州,由給事中易通議大 夫,卒。燾才智敏給,常從范仲淹使河東,至汾州,民遮」 道數百趨訴,仲淹以付燾。方與客奕,局未終,處決已 竟。英宗時,三司前奏事,帝詰鑄錢本末,皆不能對,燾 悉論無隱。帝是之,顧左右識其姓名。

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