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死之。訓謙、世熊及濟南知府苟好善、同知陳虞孕、通 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皆死焉。時臨邑宋希堯、 博平張列宿、茌平黃建極、武城李承芳、丘縣高重光, 皆以「死節蒙贈卹。」

張慎言

按《明外史張慎言傳》:「慎言,字金銘,陽城人。祖昇,河南 參政。慎言舉萬曆三十八年進士,除壽張知縣,有能 聲,調繁曹縣。泰昌時,擢御史。天啟初,出督畿輔屯田, 嘗疏薦趙南星,劾馮銓,銓大恨。五年,慎言已假歸,銓 屬曹欽程論劾,誣盜曹縣庫銀三千,遂下撫按徵贓, 編戍肅州。莊烈帝即位,赦免。崇禎元年,起故官,擢太」 僕少卿。歷太常卿、刑部右侍郎。讞耿如杞獄不稱旨, 落職歸。久之,召為工部右侍郎,由左侍郎遷南京戶 部尚書,改南京吏部,掌右都御史事。十七年三月,京 師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乞休,加太 子太保。山西盡陷於賊,慎言無家可歸,流寓蕪湖、宣 城間。國亡後,疽發於背卒。

張瑋

按《明外史張瑋傳》:「瑋字席之,武進人。少孤,家酷貧,取 糠秕自給,不屑輕受人一飯。萬曆四十年,舉應天鄉 試第一。越七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調兵部職方,歷 郎中,出為廣東提學僉事。大吏建魏忠賢祠,欲瑋撰 《上梁文》,遂引疾去。崇禎二年,起江西參政,歷福建、山 東副使,召為尚寶卿,進太僕少卿。坐事調南京大理」 丞,引疾去。久之,起應天府丞。遷南京光祿卿,召為右 僉都御史。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壯下獄,以瑋代之。 瑋素有清望,與左都御史劉宗周、左僉都御史金光 辰並總憲紀,臺中肅然。以病謝歸,卒。福王時,諡《清惠》。

張捷

按《明外史張捷傳》:「捷,丹陽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 浙江山陰知縣。泰昌元年,入為御史。天啟元年,乞假 歸。四年,魏忠賢勢大張,諸以年例外遷者,盡復故官, 捷亦遷為御史。明年,擢太僕少卿。自是疾東林次骨。 尋忤忠賢意,削籍歸。崇禎三年,起大理右少卿,拜左 副都御史。明年,遷吏部右侍郎。又明年,進左侍郎。捷」 故讎東林,而與首輔周延儒友善,驟引居要地,參預 密謀。延儒敗,又附溫體仁為之羽翼。捷所親賀儒修 為成都知縣,捷屬巡按劉宗祥令舉卓異。宗祥以捷 私書上聞。帝大怒,詔除名議罪,坐贖徒三年。福王立 於南京,魏國公徐弘基薦之,遂起官吏部尚書。南都 失守,捷走雞鳴寺,投繯而死。捷居家孝友,在官有清 節。以惡東林,終身與匪人比,名因以隳。然其死也,士 論咸予之。

張鳳翼

按《明外史張鳳翼傳》:「鳳翼,代州人。萬曆四十一年進 士。授戶部主事,歷廣寧兵備副使,以憂歸。天啟初,起 右參政,飭遵化兵備。三年,遼東巡撫閻鳴泰罷,擢鳳 翼右僉都御史代之,遭內艱去。六年,起故官,巡撫保 定。明年,以三王之藩,加兵部右侍郎。薊遼總督劉詔 罷,進鳳翼右都御史代之。崇禎元年,御史甯光先劾」 鳳翼撫保定。時建魏忠賢生祠,鳳翼謝病去。三年起 故官,總督薊、遼、保定軍務。進太子少保、兵部尚書,世 廕錦衣指揮僉事。已,復謝病去。久之,召為兵部尚書。 鳳翼庸懦,無戡亂才。帝以其久歷邊陲,倚任之。七年 以恢復登州功,加太子太保。八年,賊陷鳳陽,犯皇陵。 言官交章劾鳳翼。鳳翼引罪乞罷。帝令戴罪視事。九 年七月,都城戒嚴,給事中王家彥以陵寢震驚,劾鳳 翼坐視不救。鳳翼懼,自請督師,賜上方劍,盡督諸鎮 勤王兵。命中官盧維寧監督通津、臨、德軍務。而宣大 總督梁廷棟亦統兵入援。三人相犄角,皆退怯不敢 戰。於是寶坻、順義、文安、永清、雄、安肅、定興諸縣及安 州、定州相繼失守。言官劾疏五六上。鳳翼知不免,日 服大黃藥,病卒。

張宗衡

按《明外史張宗衡傳》:「宗衡,臨清人。萬曆四十一年進 士,除大理評事。天啟初,屢遷松江知府,以憂歸。起知 歸德,遷口北道副使,加右參政。七年調昌平,加按察 使,尋加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崇禎四 年春,宣大總督魏雲中罷,擢宗衡兵部右侍郎代之。 七年五月,宗衡再疏引疾,帝以邊患方棘,切責之。六」 月,宣府、大同、保安州,崞縣、靈丘、萬全左衛破,命戴罪 視事。旋命盡督諸鎮援軍。宗衡屢檄援將吳襄、尢世 威等,皆不至,以故疆事大壞。九月革任,論罪戍邊,已 而釋還。十五年,臨清破,宗衡死於兵。

張養

按《山西通志》:「養字惟直,榆次人,舉人九河之子。萬曆 丙辰會魁。初授中書舍人,主考山東,所取皆知名士, 多為卿輔者。拜御史,論劾不避權貴。巡視淮揚鹽政, 潔己通商,極力振刷,清出浮課二十餘萬,皆貯公帑。 奸人側目,思中傷之,媒糵於督鹽大璫,以公費為私 囊,支銷為破冒,誣奏下刑部獄,禁錮八年。國亂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