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9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音

按《漢書元后傳》:「大將軍鳳用事,京兆尹王章奏封事, 召見,上輒辟左右。時太后從弟長樂衛尉弘子侍中 音獨側聽,具知章言,以語鳳。鳳遂下章吏廷尉,致其 大逆。鳳病,天子臨問鳳,言音謹敕,薦音自代。鳳薨竟, 代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封安陽侯,數諫正,有忠節, 輔政八年,薨,諡曰敬侯。」

王譚

按《漢書元后傳》:「成帝封太后庶弟譚關內侯,河平二 年,封平阿侯。鳳病,言譚等奢僭,不如御史大夫音,音 竟代鳳,而譚位特進,領城門兵。谷永說譚,令讓不受 城門職。久之,薨,諡曰安侯。」

王商

按《漢書元后傳》:「河平二年,上封舅商成都侯。初,成都 侯商嘗病,欲避暑,從上借明光宮,後又穿長安城,引 內灃水注第中。上怒,使尚書奏文帝時誅薄昭故事。 商立根,皆負斧質謝,然後已。久之,上悔譚不輔政而 薨也,迺復進成都侯。商以特進領城門兵,代音為大 司馬衛將軍。輔政四歲,病,乞骸骨。天子閔之,更以為」 大將軍,益封二千戶。薨,諡曰《景成侯》。

王立

按《漢書元后傳》:「河平二年,上封舅立紅陽侯商代音 為大司馬,立位特進,領城門兵。商薨,立次當輔政,有 罪就國。哀帝初,還京師,平帝委政於莽,莽顓威福。紅 陽侯立,莽諸父平阿侯仁,素剛直,莽內憚之,令大臣 以罪過奏立仁就國,遂遣使者迫守立仁,令自殺。賜 立諡曰荒。」

王根

按《漢書元后傳》:「河平二年,上封舅根曲陽侯。商薨,根 為大司馬驃騎將軍,言上徵定陶王為太子,輔政五 年,乞骸骨,益封五千戶,賜安車駟馬,黃金五百斤,罷 就第。哀帝即位,司隸校尉解光奏根遣就國。元壽元 年薨,諡煬。」

王逢時

按《漢書元后傳》:河平二年,上封舅逢時高平侯,與譚、 商、立、根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五侯爭為奢侈, 然皆通敏人事,好士養賢,傾財施予,以相高尚。逢時 無材能名稱,薨諡曰戴侯。

王曼

按《漢書元后傳》:「太后同產,唯曼早卒,餘畢侯太后憐 曼蚤死,獨不封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常以為語。上下 詔追封曼為新都哀侯,而子莽嗣爵為新都侯。」

王尊

按《漢書王尊傳》:「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也。少孤,歸諸 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問,能史書。年十三,為獄小吏。 太守奇之,除補書佐,署守屬監獄,稱病去。事師郡文 學官,治《尚書》《論語》,通大義。復為郡決曹史,舉幽州刺 史從事。太守察尊廉,補遼西鹽官長,舉直言,遷虢令, 轉守槐里,兼行美陽令事。以高第擢安定太守。抑彊」 扶弱,威震郡中。坐殘賊免。復為護羌將軍,轉校尉,坐 擅離部署免歸。涿郡太守徐明薦尊,上以為郿令,遷 益州刺史。先是,王陽為益州,行至九折阪,曰:「奉先人 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尊至阪,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 邪?」叱馭曰:「驅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居部二歲, 蠻夷歸附其威信。遷東平相。王太后奏尊倨慢不臣, 坐免。大將軍王鳳奏補軍中司馬,擢司隸校尉。劾奏 匡衡,左遷高陵令,病免。會南山盜為害,鳳薦尊為諫 大夫,守京輔都尉,行京兆尹事。盜賊清。遷光祿大夫, 守京兆尹。後為真御史大夫,奏尊暴虐,免湖。三老公 乘興等上書訟之,復以為徐州刺史,遷東郡太守。河 溢金堤,尊祀水神,請以身填隄,因廬隄上,吏民叩頭 救止不去。及水盛隄壞,吏民奔走,尊不動,而水波卻 迴。事聞,增秩中二千石,賜黃金。數歲,卒官。

王章

按《漢書王章傳》:「章字仲卿,泰山鉅平人也。少以文學 為官,稍遷至諫大夫,敢直言。元帝初,擢左曹中郎將, 毀石顯,為所陷免。成帝立,徵章為諫大夫,遷司隸校 尉,以選為京兆尹。章雖為王鳳所舉,非鳳專權,會日 蝕,奏封事,言鳳不可用。上初納受章言,後不忍退鳳, 遂為鳳所陷,罪至大逆。」

王駿

按《漢書王吉傳》:「吉好梁丘賀說《易》,令子駿受焉。駿以 孝廉為郎,陳咸薦其經明行修,匡衡舉駿有專對材, 遷諫大夫,使責淮陽憲王,遷趙內史。吉坐昌邑王被 刑,戒子孫毋為王國吏,故駿道病免。起家復為幽州 刺史,遷司隸校尉,奏免丞相匡衡,遷少府,出為京兆 尹。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至駿皆有能」 名,京師稱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代薛宣為御史大 夫,病卒。子崇。

王襄

按《漢書恩澤侯表》:「陽朔三年,陽平釐侯襄嗣,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