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1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汪灝弟瀚

按《萬姓統譜》:灝字季夷,弟瀚,字幼海,奉化人。父懋卿, 初與弟森卿同貢,並因宋革不仕,杜門著書。灝、瀚受 家學,治《易》《春秋》,躬耕孝養。灝從海陰陳嵩伯講學,著 有詩文曰《蠟臺槁》。灝先卒,瀚為知州,馬稱德薦于憲 臺,授衢州路學錄,辭不赴。洪武初,府文學單有成奉 使采修《實錄》,書二,貢士于宋,書二處士于元,真一門, 盛美也。

汪漢卿

按《萬姓統譜》:「漢卿字景良,黟人。宋戶部侍郎綱之孫。 以祖蔭中銓,主龍泉簿,歷浙東運幹,除知貴池縣。歸 元,除本縣丞。考滿赴京,值開館修史,翰林、集賢兩院 官交薦其才,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同知制誥,累轉 翰林修撰。至大三年,以國子監丞承德郎致仕。為人 謙和樂易,博聞強記,筆扎尢精。在翰苑十年,凡中朝」 討論典故,眾人所不能識者,叩之應對不窮。卒,年八 十一。自號「菊友。」有詩文二十卷,名《養浩集》,藏于家。

汪澤民

按《元史汪澤民傳》:「澤民字叔志,徽之婺源人,宋端明 殿學士。」之七世孫也。少警悟,家貧力學,既長,遂通 諸經。延祐初,以鄉貢授寧國路儒學正。五年,登進士 第,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遷南安路總管 府推官,復遷信州路總管府推官。丁母憂,服除,授平 江路總管府推官,調濟寧路兗州知州。至正三年,朝 廷修遼、金、宋史,召澤民赴闕,除國子司業,與修史書 成,遷集賢直學士,階大中大夫。未兩月即告老,遂以 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致仕。既歸田里,超然若忘世者。 十五年,蘄、黃賊陷徽州,時澤民居宣州,長槍軍瑣南 班等叛來寇,城陷,澤民為所執,使之降,大罵不屈,遂 遇害。追封譙國郡公,諡文節。

汪文璟

按《萬姓統譜》:文璟,字良辰,衢州人。生有異質,五六歲 若成人,平居危坐終日,性嗜學。泰定元年舉進士,尋 遷翰林編修,累官廉訪副使。以國難憂憤不食卒。所 著有《居朝槁明農桑槁》行于世。

汪林

按《萬姓統譜》:「林,常山人。幼孤,奉母至孝。常歲歉,以財 貸貧者,不責其償。」

汪耆英

按《萬姓統譜》:耆英,休寧人。至正壬辰,黃巾賊起,與弟 漢英倡義保障鄉里。一日,與賊戰,陷于穽,大呼曰:「吾 弗生矣,汝亟脫身以養親。」漢英奮勇死戰,賊退,兄弟 俱免。乃挈家避地,耕讀養親。

汪汝懋

按《浙江通志》:「汝懋,字以敬,淳安人。至正間,以乙榜歷 丹陽、晉陽教諭。值鄰境有警,省命汝懋領鄉兵禦之。 以功升教授,參軍謀。尋改浙東閫帥掾,以親老辭歸, 攝本邑令。未幾,御史高納麟辟南臺掾,遷定海尹。在 官多善政,累官至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致仕歸。 所著有《山居四要》行于世。」

汪時中

按《萬姓統譜》:時中字天麟,祁門西隅人。博學善唫,不 樂仕進。元季隱查山,築書堂與兄克寬講學,學者稱 「查山先生。」所著有《三分槁》,藏于家。

汪逢辰

按《萬姓統譜》:「逢辰字虞卿,年四十始教諭鄉校,調饒 州路鄱江書院山長,轉嘉興路崇德州學教授,卒年 七十有七。有《鳴球集》《忠孝集》《稽古編》《七經要義》《太平 要覽》。子奕慶,字處謙,以儒起家,調平江路長洲縣學 教諭,歷衢州路清獻書院山長,平江、太平路二學教 授。」

汪惟勤

按《陝西通志》:「惟勤,鞏昌人。推德宣力定遠功臣,光祿 大夫、司徒,追封梁國公,諡忠宣,尚阿德茶公主。」

汪以興

按《浙江通志》:「以興,淳安人。甫一歲,生母聶氏見逐于 嫡,既長,始覺遍訪,乞食至宣城得遇,迎歸侍養。」

汪叡弟同

按《明外史劉三吾傳》:「汪叡,字仲魯,婺源人。元末,與弟 同集義旅,保鄉邑,助復饒州,授浮梁州同知,不受。同 為元帥,守婺源。胡大海克休寧,叡兄弟來附,設星源 翼分院於婺源,以同為院判。叡歸田里。庚子秋,同將 兵爭鄱陽,不克,棄妻孥,亡之浙西。幕府疑之,檄叡入 應天為質。已聞同為張士誠所殺,授叡安慶稅令。未」 幾,徵參贊川蜀軍事,以喘辭歸。洪武十七年復召授 左春坊左司直。踰年疾作,請假歸。叡敦寔簡靜,不妄 言笑。及進講,遇事輒言。帝嘗以「善人」呼之。

汪河

按《名山藏分藩記》:「汪河,龍舒人。少有大志,倜儻傑出。 從太祖渡江,為行省掾,屢陳時務。太祖高其謀識,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