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
按《後漢書劉永傳》:「永,梁都睢陽人,梁孝王八世孫也。 父立,為王莽所誅。更始即位,永先詣洛陽,紹封為梁 王。聞更始政亂,遂據國起兵。及更始敗,永自稱天子。 建武二年夏,光武遣蓋延等伐永,永將家屬走虞,虞 人反復走酇。諸將追急,永將慶吾斬永首降。」
劉植
按《後漢書劉植傳》:「植字伯先,鉅鹿昌城人也。王郎起, 植與弟喜、從兄歆聚兵數千人,據昌城。聞世祖從薊 還,迺開門迎世祖,以植為驍騎將軍。時真定王劉揚 起兵附王郎,眾十餘萬。世祖遣植說揚,揚乃降。世祖 因留真定,納郭后。后即揚之甥也,因得進兵拔邯鄲, 從平河北。建武二年,更封植為昌城侯。戰歿,子向嗣。」
劉隆
按《後漢書劉隆傳》:「隆字元伯,南陽安眾侯宗室也。王 莽居攝中,隆父禮與安眾侯崇起兵誅莽,事泄,隆以 年禾七歲,故得免。及壯,學於長安,聞世祖在河內,即 追及於射犬,以為騎都尉。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 拜誅鹵將軍。十一年,守南郡太守。是時天下墾田多 不以實,詔下州郡檢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 隆坐徵下獄,其疇輩十餘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 為庶人。明年,以中郎將副馬援擊交趾,還,更封為長 平侯。及吳漢薨,隆為行大司馬事。三十年,定封慎侯。 卒,子安嗣。
劉平
按《後漢書劉平傳》:「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曠, 顯宗後改為平。王莽時,為郡吏,守菑丘長,政教大行, 一郡稱其能。更始時,天下亂,平弟仲為賊所殺。其後 賊復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難。仲遺腹女始一歲,平 抱仲女而棄子。建武初,龐萌反於彭城,攻敗郡守孫 萌。平時復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創,號泣請」 代,賊乃解去。後舉孝廉,拜濟陰郡丞,遭父喪去官。服 闋,拜全椒長,政有恩惠,百姓懷感。後以病免。顯宗初, 尚書僕射鍾離意薦平,徵拜議郎,再遷侍中。永平三 年,拜宗正。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於家。
劉般
按《後漢書劉般傳》:「般字伯興,宣帝之元孫也。宣帝封 子囂於楚,是為孝王。孝王生思王衍,衍生王紆,紆生 般。自囂至般,積累仁義,世有名節,而紆尢慈篤。初,紆 襲王封,因值王莽篡位,廢為庶人,因家於彭城。般數 歲而孤,篤志修行。建武八年,至洛陽,封為菑丘侯,奉 孝王祀。後徙封杼秋侯。永平元年,徙封居巢侯。十年」, 徵,行執金吾事。肅宗即位,以為長樂少府。建初二年, 遷宗正。《般》在位,數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義尢著,時 人稱之。建初三年,卒,子憲嗣位。卒,子重嗣。
劉宣
按《後漢書卓茂傳》:「劉宣,字子高,安眾侯崇之從弟。知 王莽當篡,乃變名姓,抱經書隱避林藪,建武初乃出, 光武以宣襲封安眾侯。」
劉茂
按《後漢書劉茂傳》:「茂字子衛,太原晉陽人也。少孤獨 與母居。家貧,以筋力致養,孝行著於鄉里。哀帝時,察 孝廉,再遷五原屬國侯。遭母憂去官。服竟,後為沮陽 令。會王莽篡位,茂棄官避世弘農山中教授。建武二 年,歸為郡門下掾。時赤眉攻郡,茂負太守孫福踰牆 藏空穴中,得免。賊去,乃得歸府。明年,詔書求天下義」 士,徵茂,拜議郎,遷宗正丞。後拜侍中,卒官。
劉昆
按:《後漢書劉昆傳》:「昆字桓公,陳留東昏人,梁孝王之 裔也。建武五年,舉孝廉,不行,遂逃教授於江陵。光武 聞之,即除為江陵令,徵拜議郎,稍遷侍中,弘農太守。 為政三年,仁化大行。二十二年,徵代杜林為光祿勳。 二十七年,拜騎都尉。三十年,以老乞骸骨,詔賜洛陽 第舍,以千石祿終其身。中元二年,卒。子軼,字君文。傳」 昆業,門徒亦盛。永平中,為太子中庶子。建初中,稍遷 宗正,卒官。
劉興
按《後漢書齊武王縯傳》:「縯子靖王興,建武二年封為 魯王,嗣光武兄仲徙為北海王。薨,子睦嗣。睦少好學, 博通書傳。中興初,禁網尚闊,而睦性謙恭好士,聲價 益廣。薨,子基嗣,無子。永初元年,鄧太后復封睦孫壽 光侯普為北海王。薨,子翼嗣。建安十一年,國除。」
劉彊
按《後漢書東海恭王彊傳》:「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為 后,彊為皇太子。郭后廢,彊不自安,數因左右及諸王 陳其懇誠,願備蕃國,乃封為東海王。永平元年薨,子 政嗣。政薨,子肅嗣。肅薨,子臻嗣。永建二年,封臻二弟 敏、儉為鄉侯,臻及弟蒸鄉侯儉並有篤行。臻薨,子祗 嗣。初平四年,遣子琬至長安,奉章獻帝。封琬汶陽侯」, 拜為平原相。祗薨,子羨嗣。魏受禪,以為「崇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