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5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辟大庾令。會譚如海嘯聚,憲司檄督捕,遂擒之。後調 辰州判官,江西憲辟知瑞金,築城建學,能名益著。以 平洞寇功就任,改京秩,終奉議郎。

劉銳

按《宋史陳寅傳》:「劉銳知文州。嘉熙元年,北兵來攻,銳 與通判趙汝曏乘城固守。拒守兩月餘,援兵不至,敵 攻城甚急,銳度不免,集其家人,盡飲以藥,皆死。汝曏, 宣城人,善射,城破被執,先斷其兩臂,而後臠殺之。銳 及其二子自刎死。」

劉應龍

按《宋史劉應龍傳》:「應龍,字漢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 年進士,授零陵主簿,改知崇仁縣。淮西失守,江西諸 州有殘破者,縣佐貳聞變先遁,應龍固守不去。元兵 渡江,朝野震動,逐丞相丁大全,復起吳潛為相。帝問 潛策安出,潛對當遷幸。未幾,北兵退,帝怒,潛夜出書 疏授應龍,使劾潛,應龍謂潛本有賢譽,獨論事失當」, 欲望姑從寬典,以全體貌。賈似道素忌潛,亦怒,應龍 遂去國。景定三年,湖南饑,起提舉常平。以救荒功,遷 直寶章閣,擢權戶部侍郎。時似道當國,百官奏對稍 切直者輒黜,應龍遂迕當路。南海寇作,朝廷患之,乃 以顯謨閣待制知廣州。寇聞應龍至,遁去。特旨召拜 戶部侍郎。上奏辭免,隱九峰,卒。

劉黻

按《宋史劉黻傳》:「黻字聲伯,樂清人。淳祐十年,試入太 學。時丁大全劾奏丞相董槐,迫逐去國,黻率同舍生 伏闕上書,忤執政,送南安軍安置。及大全貶,黻還太 學,以材署昭慶軍節度掌書記。由學官試館職。咸淳 三年,拜監察御史。四年,改正字。丁父憂,服除,授集英 殿修撰,知慶元府事。召還,拜刑部侍郎。九年,試吏部」 尚書。十年,丁母憂。明年,江上潰師陳宜中謀擁二王 由溫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於是黻託宗祀於母弟 成伯,遂起及羅浮。以疾卒。

劉元高

按《尚友錄》:「元高字仲山,應龍長子。幼穎異,一目十行。 既長,與姚勉、胡仲雲論天下事,輒慷慨激烈,時號『高 安三俊』。」登淳祐進士第,歷官至御史。所著有《漢史意 抄》《書史續抄》《貴華錄》《三劉家集》《山居槀》。

劉揚祖

按《萬姓統譜》:「揚祖,字弘宗,慈谿人。幼有志操,穎悟絕 人,崇伊洛正學。景定三年,登進士第,除江州教授。學 政修舉,推為崇文院校書郎。時賈似道執政,內外爭 附,揚祖獨挺然無忌,言事忤旨,斥監沅東稅。臺官交 薦之,起授通直郎,宰南劍之將樂,建言時政利病,賈 相不悅,再斥之。改守吉州、福建提點刑獄,遷刑部員」 外郎。入朝,益勵志節,遇事敢言。後國事日蹙,嘆曰:「人 臣當與國存亡,今大事已去,不可為矣。」遂有肥遯山 林之志。逾年而宋亡,揚祖遂徙家雲湖山,墾田給食, 自號「介白散人」,以示不臣于元。

劉師勇

按《宋史張世傑傳》:「劉師勇者,廬州人。以戰功歷環衛 官。魯港師潰,賈似道欲東入海,師勇贊之。入揚州圖 再舉,似道然之。時姚訔復常州,似道命師勇以淮兵 取呂城,朝廷加師勇和州防禦使,助訔守常。呂城失 守,常州勢益孤,受圍數月,城陷,師勇拔柵戰,且行,從 二王至海上。見時事不可為,憂憤縱酒卒。」

劉應孚

按《萬姓統譜》:「應孚字希泌,炳之孫,建陽人。初名棨,登 咸淳甲戌進士,調建陽主簿,入元不仕,退與熊禾、胡 廷芳講道于淇源山,所居十有二年。後建化龍書院 于莒潭,聚徒講授,學者雲集。」

劉傳漢

按《萬姓統譜傳》:「漢咸淳間,知南康軍,首行淳熙荒政, 捐己俸以賑貧。節用買田,置惠民倉,撥廢寺田穀助 星子月解軍糧,創白鹿洞貢士莊,修流澌橋,愛民重 士,興利補弊,善政為多。」

劉子薦

按《宋史劉子薦傳》:「子薦,字貢伯,吉州安福人。父夢驥, 沒於王事。子薦以父任為湘鄉尉,以獲盜功調撫州 司錄,改知贛縣,監行在左藏庫,通判常德府,知融州, 以廉靜著聞,廣西經略司檄為參議官。德祐二年,北 兵至,勢不支,時瀛國公已入燕,子薦取笏書其上云: 『我頭可斷,膝不可屈』。登城北望,再拜,死之。」

劉子俊

按《宋史鄒㵯傳》:「劉子俊,字民章,廬陵人。少與文天祥 同里閈,相友善。天祥開督府興國,子俊詣府計事,補 宣教郎,帶行軍器監簿。尋入廣,與鄒㵯同趨潮州。天 祥兵敗,子俊被執烹。」

劉沭

按《宋史鄒㵯傳》:「劉沭,字淵伯,廬陵人,文天祥鄰曲也, 少相狎暱。天祥起兵,辟補宣教郎、督府機宜。暨天祥 出使,沭領兵還。天祥歸,開府南劍,沭收部曲來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