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之財。」

董允

按《蜀志董允傳》:「允字休昭,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 以選為舍人,徙洗馬。後主襲位,遷黃門侍郎、侍中,領 虎賁中郎將。延熙六年,加輔國將軍。七年,以侍中守 尚書令。九年卒。」

董恢

按《蜀志董允傳》:「允嘗與費褘、胡濟等共期游宴,嚴駕 已辦,而郎中襄陽董恢詣允修敬,乃命解驂。」

董昭

按《魏志董昭傳》:「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舉孝廉,除癭 陶長,柏人令。袁紹以為參軍事,領魏郡太守。紹受讒, 將致罪於昭,昭詣漢獻帝上還印綬,拜騎都尉。天子 在安邑,昭從河內往,拜議郎,遷河南尹,為冀州牧,徙 為徐州牧。鄴既定,以昭為諫議大夫。太祖表封千秋 亭侯,轉拜司空軍祭酒。文帝踐阼,遷大鴻臚,進封右」 鄉侯,徙封成都鄉侯,拜太常。其年徙光祿大夫,給事 中。七年,拜太僕。明帝即位,進爵樂平侯,轉衛尉。太和 四年,行司徒事。六年,拜真。年八十一薨,諡曰「定侯。」

董訪

按:《魏志董昭傳》:「文帝踐阼二年,賜昭弟訪爵關內侯。」

董胄

按《魏志董昭傳》:「昭薨,子胄嗣,歷位郡守九卿。」

董尋

按《魏志明帝本紀》註:《魏略》曰:「明帝徙長安鐘簴銅人, 司徒軍議掾河東董尋上書諫,主者奏收尋,詔勿問。 後為貝丘令,清省得民心。」

董遇

按《魏志王朗傳》:「明帝時,大司農弘農董遇等,歷註經 傳,頗傳於世。」《魏略》曰: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 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采梠負販,而常挾持經書, 投閒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建安初,郡舉孝廉,稍 遷黃門侍郎。時帝委政太祖,遇朝夕侍講,為天子所 愛信。二十二年詣鄴,轉為冗散。黃初中,出為郡守。明 帝時,入為侍中大司農,數年病亡。遇善治《老子》,為作 訓註;又善《左氏傳》,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 肯教,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 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讀之。」或問三餘之意, 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也。」於是 諸生稍從遇學。

董襲

按《吳志董襲傳》:「襲字元代,會稽餘姚人。長八尺,武力 過人。孫策入郡,署門下賊曹,拜別部司馬,遷揚武都 尉。彭虎平,拜威越校尉,遷偏將軍。曹公出濡須,權使 襲督五樓船,住濡須口。夜卒暴風,船敗,襲死,權改服 臨喪。」

董奉

按《吳志士燮傳》注:葛洪《神仙傳》曰:「燮嘗病,死已三日, 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頤搖消之。 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 語,遂復常。奉字君異,候官人。」

董宏

按:《蜀志董允傳》:「允孫宏,晉巴西太守。」

董景道

按《晉書董景道傳》:「景道字文博,弘農人。少好學,千里 追師,所在晝夜誦讀,不與人交通。明《春秋三傳》、京氏 《易》、馬氏《尚書》《韓詩》,皆精究大義,《三禮》專遵鄭氏。永平 中,知天下將亂,隱於商洛山,毒蟲猛獸皆繞其㫄。是 以劉元海及聰屢徵,皆礙而不達。劉曜時出山,廬於 渭汭。曜徵為太子少傅、散騎常侍,並固辭,以壽終。」

董京

按《晉書董京傳》:「京字威輦,不知何郡人。初與隴西計 吏俱至洛陽,被髮吟詠,常宿白社中,時乞於市,或見 推排罵辱,曾無怒色。孫楚時為著作郎,數就社中與 語。後數年遁去,莫知所之,於其寢處,惟有一石竹子 及詩二篇。」

童養

按《晉書董養傳》:養字仲道,陳留浚儀人也。泰始初,到 洛下。及楊后廢,養著《無化論》以非之。永嘉中,洛城東 北步廣里中地陷,有二鵝出焉,蒼者飛去,白者不能 飛。養聞歎曰:「『昔周時所盟會狄泉,即此地也。今有二 鵝,蒼者胡象,白者國家之象,可盡言乎』?顧謂謝鯤、阮 孚曰:『君等可深藏矣』。乃與妻荷擔入蜀,莫知所終。」

董霸

按《貴州通志》:「霸,永嘉中以平樂太守破牂牁,平夷地。」

南齊

董僧慧

按《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董僧慧,丹陽姑孰人。出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