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蕭縣志》:「貞元,字百原。丰骨稜稜,具北海度。性孝友,

讀書不求解悟,輒清脫。遇寇難,屹然不屈,引剪刀一 股,自刺其心而死。」

孔貞運

按《江寧府志》:「貞運,字開仲,宣聖裔。器度端凝,嗜學苦 志。萬曆己未進士,廷對第二名,授編修。天啟中,陞中 允,充講官。時璫勢薰灼,貞運守正不阿。崇禎踐阼,陞 國學祭酒。以親老乞假,起南禮部侍郎,以病乞歸。甲 申聞闖變,痛哭臥病,哀詔至縣,扶掖起迎,未及成禮, 遂卒。年六十九。諡文忠。」

孔尚賢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尚賢博識,天啟元年卒,無嗣,從 弟子引植襲。」

孔引植

按《明外史孔希學傳》,「引植祖貞寧,衍聖公貞幹弟也, 仕為五經博士。父尚坦,國學生,追封衍聖公。引植先 為博士,尚賢既喪子,遂育為嗣。天啟四年,以覃恩加 太子太保。崇禎元年加太子太傅。」

孔姓部藝文

《贈孔君序》
宋·濂

余來江寧之四月,與楊君某會於郡庠。楊君謂余曰: 「曲阜孔君克敬,宣聖五十代孫也。通儒家言,習唐人 古今詩,往往婉麗如晴葩鬥春,態有餘妍,得言外含 蓄之意,然猶患學之未充也。」將負笈遊大江之南,適 監察御史安道調官江寧,遂與之偕來。居無何,南北 道絕,遂莫能歸故鄉。青燈照影,孤坐寥閴中,思尼山 「之蔥蒨,懷泗水之淵淪,未嘗不潸然隕涕,吾黨之士 憐焉。子宜為文以宣其沈鬱,庶幾有以底夫道也。」余 謝曰:「克敬未余識也,余何文為?」楊君曰:「吾聞釋人之 所難忘,而能喻之以至理者,霄壤閒,坎止流行,曷嘗 有一定哉?譬之西風木葉,飄霣於川之中,其迴旋轉 移,有直達長江者,有泊於石磯而栖於浮查者,有弗 離其故處者,一委之自然而已,何所容其心哉?若膠 膠泥於土著之間,殆非也。」以克敬之家言之,其先本 宋人,至防叔始奔於魯,遂為魯人,其後裔亦不專居 於魯也。太子少傅潛則移於會稽;撫州守博太學博 士端朝則徙於信安;通城令端植則遷於江夏;處士 管則分守臨川。間求「其故,多因患難來奔而寖成巨 族,或以詩書擢進士第,或以政事列刺雄藩,或以文 學主教庠序,章綬輝艷,後先相望,初不拘拘於泗水 之懷、《尼山》之思也。雖然,父母之邦,親戚聚焉,墳墓存 焉,遠而去之,豈人情所欲哉?第以世變之來,紛紜轇 轕,有非智力之可為,能存喘息而復齒於眾士,不趐 足矣」,他尚何憂哉!克敬之所憂者,則宜曰:「我孔氏之 子孫也。」孔氏之道,大如天地,明如日月,信如四時,堅 如金石,夫人之所當學也,況吾為其後者乎?是則可 憂也。克敬能若是,則雖闕里之遠,人孰得而愧之?脫 有不然,雖衣博衣而立魯東門,日號諸人曰:「我孔氏 之子孫。」亦君子之所不與也。克敬慎之哉!「抑余聞九 苞之鶵,決生於岐山之鳳;千里之駒,必產於渥洼之 馬;用世之才,多出於神明之胄。克敬之賢,余知其不 特通儒家言及能詩而已,負笈之志,蓋未艾也。他日 道益凝,聲聞將日昭,江寧之有孔氏,其盛與信安、江 夏諸族等,又當自克敬始也。余之有望於克敬者,不 亦遠乎?」楊君曰:「子言美矣,其理亦至矣,可以宣其沈 鬱矣。盍書以贈之?余不敢辭。」

《隅南孔氏譜序》
章朴

天生孔子為萬世師,而私淑艾者,未嘗不切向往焉。 吾邑隅南孔氏,聖裔也,諱克聰公者,與予聯姻世契, 同博弟子員,殆猶夫子德教而範我矜式者也。克聰 公之祖母為方氏,而遜志先生以內姪居督誨,率予 同受業者久之。一日齋頭語及世家譜籍,則無如孔 氏為最,予因請得寓目焉。簡編絢爛,碑序焜煌,皆歷 代諸名公之著作也。《水木本源》自四十八代祖諱端 友者,宋時襲封衍聖公。靖康之變,與子玠隨高宗南 渡,因賜地居衢,終宋世皆襲爵封。元初封宣聖後,疑 所立。或言孔氏子孫寓衢者,迺其宗子。召孔洙赴闕, 洙遜於居曲阜者。世祖曰:「寧辭榮而不違道,真聖人 之後也。」拜國子祭酒。凡孔子子孫居衢者,悉復其家。 五十三代祖諱淋公者,樹幟萟林。司鐸鄒序遘亂,挂 冠入山,棲會稽,復遷寧海隅南居焉。至克聰公,與克 堅、克表、克愚諸公為鴈行,歷五十五世矣。子姓繁衍, 昭穆森森,一如魯庭《家訓》。嗚呼!自生民以來,未有如 夫子者;而子孫遍天下,宜也。道德醞釀,文章毓秀,克 聰公期以學業發祥而志氣卓越,泥塗軒冕。先生與 予每勸之仕,曰:「今天子在上,治化大行,得草茅臣妾 幸也。」予沐薰陶,實渥德契。因繙閱諸書,而《史記年譜》 《闕里誌銘》,鑿鑿炳若日星。夫子在天之靈,亙萬古如 新矣。吾謂其宗南北雖分,而源同派合,寖昌寖熾,寖 流寖長,寧有既乎!時在乙未菊月旦日,先生命予筆 之,以記。同事盟至好,而道學淵源賴有所自,則私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