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8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濮王房。」

蔣、王房

越王房:

紀王房。

曹王房: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八子》。

燕王房:

《澤》王房。

許王房:

太邠章懷太子房:

中宗《太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四子》:

湖陽郡王房:

睿宗《元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六子》。

讓皇帝房,亦曰「寧王房。」

惠莊太子房,亦曰申王房。

惠文太子房,亦曰「岐王房。」

惠宣太子房,亦曰「薛王房。」

元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二十三子。自元宗以後, 諸王不出,閤不分房,子孫闕而不見。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十四子》。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二十子》。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十一子。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二十二子。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二十子》。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五子》。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五子》。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二子》: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五子》。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知章仁神德懿道大孝 皇帝。」十一子。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八子。

僖宗聖神聰睿仁哲明孝皇帝《二子》。

《昭宗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十七子》。

宗室四十一房:一曰定州刺史,二曰南陽公,三曰譙王,四曰蔡王,五曰畢王,六曰雍王,七曰郇王,八曰《大鄭》王,九曰蜀王,十曰巢王,十一曰《大楚》王,十二曰荊王,十三曰徐王,十四曰韓王,十五曰彭王,十六曰小鄭王,十七曰霍王,十八曰虢王,十九曰道王,二十曰鄧王,二十一曰舒王,二十二曰魯王,二十三曰江王,「二十四曰密王,二十五曰滕王,二十六曰恆山王,二十七曰吳王,二十八曰濮王,二十九曰蔣王,三十曰越王,三十一曰紀王,三十二曰曹王,三十三曰澤王,三十四曰章懷太子,三十五曰湖陽郡王,三十六曰讓皇帝,三十七曰惠莊太子,三十八曰惠文太子,三十九曰惠宣太子。」 蜀王房又有《隴西》、渤海二房,附見其《譜》定著三十九房,終唐之世,有宰相十一人。

郇王房有林甫回,鄭王房有程石福。《小鄭》王房有勉夷簡宗閔。《恆山》王房有適之。吳王房有峴《惠宣》太子房有知柔。

《宰相世系表》

李氏,「武陽房」出自興聖皇帝第七子豫,其後為「武陽 房。」

姑臧大房,出自興聖皇帝第八子。飜,字士舉,東晉祁 連、酒泉、晉昌太守。三子:寶、懷、達、抗。抗,東萊太守。生思 穆,字叔仁,後魏營州刺史、樂平宣惠伯。生獎,字道休, 北齊魏尹、廣平侯。生瓌,黃門郎。生斌,散騎侍郎,襲樂 平伯。寶七子:承、茂,輔佐公業。沖,仁宗承,號姑臧房, 丹陽李氏,晉東莞太守。雍長子曰倫。五世孫文度,西 涼安定太守,與族人寶入後魏,因居京兆山北。 漢騎都尉陵降匈奴,裔孫歸魏,見於丙殿,賜氏曰丙。 後周有信州總管、龍居縣公明,明生粲,唐左監門大 將軍、應國公。高祖與之有舊,以避世祖名,賜姓李氏。 隴西李氏後徙京兆。

隴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武陽,二姑臧,三燉煌,四丹陽。宰相十人。武陽房有迥秀;姑臧大房有義、琰、蔚、揆、逢吉;丹陽房有靖、昭德,又有道廣、元紘、晟。

趙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曇。次子璣,字伯衡,秦太傅。三 子:雲、牧、齊。牧為趙相,封武安君,始居趙郡。趙納頓、弱 之間,殺牧齊,為中山相,亦家焉,即中山始祖也。牧三 子:汨、弘、鮮。汨,秦中大夫詹事。生諒、左車、仲車。左車,趙 廣武君。生常伯遐。遐字伯友,漢涿郡守。生岳、德、文、班。 岳字長卿,諫議大夫。生秉、義。秉字世範,潁川太守,因 徙家焉。生翼、協、敏。敏,五大夫將軍。生謨、道、朗。謨字道 謀,臨淮太守;生哆、華、旭。哆字子讓,上黨太守。生護、元。 護字鴻默,酒泉太守;生武、昭、奮。武字昭先,東郡太守、 太常卿。生讚、修、奕、就。修字伯游,後漢太尉;生諒、叔訓、 季諒字世益,趙國相;生膺,字元禮,河南尹;生瓌、瓚、瑾。 瑾字叔瑜,東平相,避難復居趙。生志恢、宣。恢字叔興, 生定、臺、獎、碩。定字文義,魏水衡都尉、漁陽太守。生伯 括、機、叔括、季括。機字仲括,太學博士,臨江、樂安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