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9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魏野、种放孺、子雲卿之風。」為治葬。

李昆

按《明外史李介傳》:「介子昆,字承裕,弘治初進士。歷禮 部主事。中官何鼎建言下獄,昆上言乞宥鼎,弗聽。帝 將建延壽塔於城外,昆復疏諫。正德初,群小用事,請 黜邪枉,進忠直,杜宦戚,請乞節中外侈費,皆不報。屢 遷陝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謫浙江 副使,復官巡撫順天。召為兵部右侍郎,改左,卒。」

李夢陽

按《明外史李夢陽傳》:「夢陽,字獻吉,慶陽人。父正,官周 王府教授,徙居開封。弘治六年,舉陝西鄉試第一。明 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晉郎中。榷關格勢要,構下獄, 得釋。十八年,應詔上書,極論得失,末言:壽寧侯張鶴 齡招納無妄,罔利賊民,勢如翼虎。時皇后有寵,后母 金夫人泣愬帝,帝繫夢陽錦衣獄,尋宥出。孝宗崩,武」 宗立,劉瑾等八虎用事。尚書韓文語及而泣。夢陽曰: 「公大臣,何泣也?誠率諸臣伏闕爭,閣臣必應之去,若 輩易耳。」文曰:「善,君為我屬草。」草成,會語洩,文等皆逐 去。瑾矯旨謫山西布政司經歷,勒致仕。瑾誅,起故官, 遷江西提學副使。御史江萬實惡夢陽,奏之,遂以冠 帶閑住。夢陽既家居,益跅弛負氣,自號「空同子」子枝、 進士。夢陽才思雄鷙,以復古自命,與何景明、徐禎卿、 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等號「十 才子」,又與景明、禎卿、貢海、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迨 嘉靖朝,李攀龍、王世貞出,復奉為宗。天下推李、何、王、 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

李承勛

按《明外史李承勛傳》:「承勛,字立卿,嘉魚人。父田,進士, 官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有操執,為政不苛。承勛舉 弘治六年進士,由太湖知縣遷南京刑部主事,歷工 部郎中,遷南昌知府。正德六年,超遷浙江按察使,歷 陝西、河南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邊 備久弛,牆堡墩臺圮廢殆盡,承勛疏請修築。會世宗」 立,發帑銀四十餘萬兩。承勛身負畚鍤,先士卒為城 塹墩堡,招逋逃,開屯田,邊防甚固。三遷刑部尚書,加 太子少保、太子太保,改兵部尚書。卒,諡康惠。承勛沈 毅有大略,官四十年,家無餘貲。其議《大禮》與張璁等 合,故帝始終任之。

李鉞

按《明外史李鉞傳》:「鉞字虔甫,祥符人。弘治九年進士。 除御史。正德改元,出為鞏昌知府。尋遷四川副使,討 敗流賊方四等。遷陝西按察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 山西,召入理院事。世宗即位,歷兵部左右侍郎,出總 制陝西三邊軍務。召還,進右都御史,代金獻民為兵 部尚書。中官多所陳乞,鉞累疏力爭,失上意,且知為」 近倖所嫉。會病,遂再疏乞休。馳驛歸,未行卒。賜諡「恭 簡。」子惠,正德十二年進士,官行人。諫武宗南巡,死於 廷杖。

李光翰

按《明外史戴銑傳》:「銑與給事中李光翰奏留劉健、謝 遷,且劾中官高鳳,遂逮繫詔獄,廷杖除名。光翰,新鄉 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南京戶科給事中。正德改元, 災異求言,公疏劾太監苗逵、高鳳、李榮及保國公朱 暉。帝不省。既削籍歸。後起台州知府,舉治行卓異,尋 卒。」

李錦

按《明外史孝義傳》:「芮城李錦廬墓,弘治十四年旌。子 澤,孫柄復先後廬墓,皆正德時旌。」

李洪

按《名山藏本行記》:洪,吳橋人。母患時氣,命在頃刻。洪 曰:「惟天可告。」焚香懇祝。夜臥,有神懸空而言,說生人 肉,可以治之。覺曰:「肉在我身。」沐浴潔淨,以刀取左脅 肉,熟而進之,母遂愈。弘治中旌表。

李玉

按《名山藏方技記》:「玉字成章,六安衛千戶。善騎射,尤 精於醫,針灸應手愈,兩都號曰神針李。」

李時

按《明外史李時傳》:「時字宗易,任丘人。父棨,進士,萊州 知府。時舉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正德 中,歷右諭德。世宗嗣位,遷侍讀學士。嘉靖三年,遷禮 部右侍郎。七年,以戶部左侍郎復改禮部。明年,代方 獻夫為尚書。十年,桂萼卒,命時兼文淵閣大學士,入 參機務。時張孚敬已罷,翟鑾獨相。時後入,以宮保反」 居鑾上,兩人皆謙遜。明年,孚敬還內閣,事取獨裁,時 不敢有所評議。未幾,孚敬再罷,而方獻夫入,與時亦 相得。十二年,孚敬復入鑾,以憂去。獻夫尋致仕。時隨 孚敬後,拱手唯諾而已。孚敬謝政,時遂獨相。屢加至 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十七年卒 官。諡「文康。」

李可登

按《明外史臧應奎傳》:「李可登,字思善,輝縣人。弘治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