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9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代起。其出太原苗裔,毋復問其山陵。即近世以來,對 公車起家,文學侍從,若臺省藩臬,九列六卿,聚「族數 十餘曹」,何奕奕也。昔有虞十六族,二氏出焉。乃今一 本而三宗顯者林立,概以砥名礪行,尊主庇民,外之 宣力四方,內之論思獻納,即未必能賡明良,簉元愷, 不亦良顯乎哉?燕工函,粵工鎛?假令族工為政,焉往 而不容?惟適燕、粵而無良,則卻步夫人而中材,焉往 而不為?子惟產二氏而不類,則敗群。故良弓良冶,世 受箕裘;兩服兩驂,必先反駕。非此族也,其不為隴西 也者幾希。其在《詩》曰:「無念爾祖」,又曰:「世德作求。」信能 念之求之,則國之太史、太常咸在譜者,猶嚆矢耳。直 指使者名栻,居湖茫;令君名琯,出小塘,其世次在譜 中。令君,其父黨也。

李姓部紀事

《朝野僉載》:後魏孝文帝定四姓,隴西李氏大姓恐不 入,星夜乘鳴駝倍程至洛。時四姓已定訖,故至今人 謂之「駝李」焉。

《海山記》:隋煬帝闢西苑內為十六院,擇有容色美人 居之。一日明霞院美人楊夫人喜報帝曰:「酸棗邑所 進玉李,一夕忽長,清陰數畝」,帝沈默甚久曰:「何故而 忽茂?」夫人云:是夕院中人聞空中若有千百人語言 云:「李木當茂」,洎曉看之,已茂盛如此。帝欲伐去,左右 或奏曰:「木德來助之應也。」又一夕晨光院周夫人來 奏云:「院中楊梅,一夕忽爾繁盛。」帝喜,問曰:「楊梅之茂, 能如玉李乎?」或曰:「楊梅雖茂,終不敵玉李之盛。」帝往 兩院觀之,亦自見玉李繁茂。後李梅同時結實,院妃 來獻,帝問二果孰勝,院妃曰:「楊梅雖好,味頗清酸,終 不若玉李之甘。苑中人多好玉李。」帝歎曰:「惡梅好李, 豈人情哉,天意乎!」

《迷樓記》:大業九年,帝將幸江都,有迷樓宮人抗聲夜 歌云:「河南楊柳謝,河北李花榮,楊花飛去落何處,李 花結果自然成。」帝聞其歌,披衣起聽,召宮女問之云: 「孰使汝歌也,汝自為之邪?」宮女曰:「臣有弟在民間,因 得此歌。」曰道途兒童,多唱此歌。帝默然久之,曰:「天啟 之也!天啟之也!」後帝幸江都,唐帝提兵入京,前謠皆 驗,方知世代興亡,非偶然也。

《續文獻通考》:「唐室未興,天下歌《桃李子》,又言十八子 當有天下。」

《唐書高儉傳》:「初,太宗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 子孫有負世望,嫁娶必多取貲,故人謂之賣昏。由是 詔士廉與韋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責天下譜諜,參考 史傳,檢正真偽,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後外室,退新 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 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曰《氏族志》。而崔幹仍居第一。帝」 曰:「我子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 地以取貲。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 為貴之?齊據河北,梁、陳在江南,雖有人物,偏方下國, 無可貴者,故以崔、盧、王、謝為重。今謀士勞臣,以忠孝 學藝從我定天下者,何容納貨舊門,向聲背實,買昏 為榮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 有爵,為公卿大夫,世世不絕,此謂之門戶。今皆反是, 豈不惑耶!朕以今日冠冕為等級高下,遂以崔幹為 第三姓,班其書天下。」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敘武后世, 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元道、 呂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 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敘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 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 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 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 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昇譜限,搢紳恥焉, 目為勳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 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 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 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 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 門財。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寶等為冠。其 後矜尚門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婿,皆取當 世勳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後房元齡、魏徵、李 勣復與昏,故望不減。然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 下縣隔。李義府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後天下 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 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為敝云。

《李義府傳》:「義府,瀛州饒陽人。已貴,乃言系出趙郡,與 諸李敘昭穆,嗜進者往往尊為父兄。行給事中李崇 德引與同譜,既謫普州,亟削去,義府銜之。及復當國, 傅致其罪,使自殺於獄。貞觀中,高士廉、韋挺、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