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9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鎮北庭兵馬使。馬璘與吐蕃戰,敗績,晟率游兵拔璘 以歸,封合川郡王。璘內忌晟,歸之朝,為右神策都將。」 建中二年,魏博田悅反,晟為神策先鋒,破悅,加檢校 左散騎常侍。帝出奉天,有詔召晟。晟踰飛狐,進臨渭 北,壁東渭橋。於是朔方李懷光方軍咸陽,不欲晟當 一面,請與晟合。有詔徙屯,乃引趨陳濤,斜與懷光聯 壘。懷光反跡寖露,晟懼為所并,即結陣趨東渭橋。詔 進晟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晟受命拜且 泣,乃繕甲兵,治陴隍,以圖收復。時賊重兵精甲聚苑 中,晟自東渭橋移壁光泰門,以薄都城,縱兵鏖擊,大 破之。朱泚率殘卒萬人西走,餘黨悉降。晟引軍屯含 元外廷,舍右金吾,次遣京兆尹李齊運分慰居人,秋 毫無所擾。露布至,梁帝感泣,拜晟司徒,兼中書令。帝 至自梁,晟以戎服見,再拜頓首賀已,即跪陳:「乘輿再 狩,臣不任職,敢請死。」帝為掩涕,命給事中齊映起之。 涇州倚邊,數戕其帥,晟請治不龔命者,乃拜晟鳳翔、 隴右涇原節度使,徙王西平郡。晟至鳳翔,亂將以次 伏誅。至涇田,希鑒逆謁,執之,表李觀為涇原節度使, 因悉家貲懷輯,降附吐蕃。君臣大懼,謀閒晟,而張延 賞當國,故與晟有隙,密言「晟不可久持兵」,帝惑其言。 貞元三年,拜太尉、中書令,罷其兵。九年,薨,諡曰忠武。 有十五子,其聞者愿憲愬聽云。

李紓

按《唐書李紓傳》:「紓字仲舒,始仕校書郎,大曆初為左 補闕,遷累中書舍人。德宗擢兵部侍郎。紓性樂易,喜 接後進。奉詔為《興元紀功述》及他郊廟樂章,論譔甚 多,進吏部侍郎,卒。」

李揆

按《唐書李揆傳》:「揆字端卿,系出隴西,為衣冠族,去客 滎陽。祖元道,為文學館學士。父成裕,祕書監。揆擢進 士第,補陳留尉,遷右拾遺,再轉起居郎,知制誥。扈狩 劍南,拜中書舍人,兼禮部侍郎。揆病取士不考實,徒 露搜索,乃大陳書。廷中進諸儒,約曰:『上選士第,務得 才,可盡所欲言』。由是人人稱美。未卒事,拜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姑臧縣伯。揆決事明當,然銳 於進,且近名。兄楷有時稱「滯穴官不得遷。」呂諲政事 出揆遠甚,以故宰相鎮荊南,揆懼復用,遣吏至諲所, 構抉過失,諲密訴諸朝。帝怒,貶揆袁州長史。不三日, 以楷為司門員外郎。揆累年乃徙歙州刺史。初,苗晉 卿數薦元載,揆輕載地寒,載銜之。及秉政,奏揆試祕 書監,江淮養疾。家百口,貧無祿,丐食,取給牧守,流落 凡十六年。載誅,始拜睦州刺史。入為國子祭酒、禮部 尚書。德宗幸山南,揆素為盧杞所惡,用為入蕃會盟 使,拜尚書左僕射。至,蕃酋長曰:「聞有第一人李揆,公 是否?」揆畏留,因給之曰:「彼李揆安肯來邪?」還,卒鳳州。

李誼

按《唐書舒王誼傳》:「誼初名謨。帝愛其幼,取為子。大曆 十四年,始王舒,與通虔、肅、資四王同封,拜開府儀同 三司,涇原節度大使。李希烈反,朝廷大震,乃拜謨揚 州大都督、荊襄江西沔鄂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都 元帥,改名誼。軍中以哥舒翰由元帥敗,而王所封同 之。帝乃使徙王普。未及行,涇原兵士反,誼從帝出奉」 天。朱泚攻城,誼晝夜傳勞,諸軍不解帶。帝還京師,復 故封。永貞元年薨。

李諶

按《唐書通王諶傳》:「諶始王拜開府儀同三司,貞元九 年領宣武節度大使,二年徙河東,皆不出閣。」

李諒

按《唐書虔王諒傳》:「諒以王拜開府儀同三司。貞元二 年,領蔡州節度大使。十年徙節朔方靈鹽,明年領橫 海,又徙徐州,不出閣。」

李詳

按《唐書肅王詳傳》:「詳資秀異,帝愛之。建中二年薨,甫 四歲,詔贈揚州大都督。」

李謜

按《唐書文敬太子謜傳》:「謜見愛於帝。貞元初,先諸王 王邕歷義武、昭義二軍節度大使。十五年薨,年十八, 追贈及諡。」

李謙

按:《唐書資王謙傳》謙亡薨年。

李諲

按《唐書代王諲傳》:「諲始王縉雲郡,蚤薨,建中二年追 王。」

李誡

按《唐書昭王誡傳》:「誡,貞元二十一年始王亡薨年。」

李諤

按《唐書欽王諤傳》:「諤,順宗即位,與珍王同封,亡薨年。」

李諴

按《唐書珍王諴傳》:「諴太和六年薨。」

李復

按《唐書淮安王神通傳》:「神通子孝銳,孝銳子齊物。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