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69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浙江通志》:「信,汴人,小兒醫也。從宋高宗南渡,遂家 於杭之羲和坊。高宗危疾,詔信入侍,因年耄,賜安車 至禁中,時號李車兒。」

李繒

按《婺源縣志》:「繒字參仲,號鍾山,城北人。父鏞,當高宗 時以恩科入仕,終太平府推官。與丞相李綱、奉使朱 弁友好甚密,而未嘗求進。呂仁甫乃尹和靖門人也, 來主婺源簿。繒父子及滕愷皆從之遊,遂絕意科舉 學,築室鍾山以老。朱文公自武夷歸,每與程洵過繒, 講論終日,稱其文章高古奇崛如其人。卒書其墓表」 曰:「有宋鍾山李君之墓。」所著有《論語西銘解義》《山窗 業書》及詩文等集。子李札,亦從文公學,答問見《語錄》, 有《明齋蛙見錄》《膚說》及《近思續錄》《字訓續編》《會遇集》 《家塾記》諸書。

李用謙

按《梧州府志》:「用謙,滕縣人。幼警敏,博通經典。舉紹興 進士,為祕書郎兼崇正殿說書,歷侍御史、左司諫,皆 有直名。疏十六事,切當時利病。官祭酒,學行為世所 宗。卒贈銀青光祿大夫。」

李顯忠

按《宋史李顯忠傳》:顯忠,綏德軍青澗人也。初名世輔, 南歸賜名顯忠。由唐以來,世襲蘇尾九族巡檢。父永 奇,金人陷延安授官,永奇泣。會劉豫令顯忠赴東京, 永奇密戒之曰:「汝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志,事 成我亦不朽矣。」已而豫廢兀朮,授顯忠承宣使,知同 州。顯忠㩦老幼長驅而北,至酈城縣,遣人告永奇,即 挈家出城,至馬翅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二百口皆 遇害。顯忠僅以二十六人奔夏國,具言父母妻子之 亡,切齒疾首。夏主借兵,使招撫延安,見講和赦書,乃 以所部歸朝。至行在,高宗撫勞再三。為前軍都統制, 與李貴同破靈壁縣,兀朮焚廬江而走。太后至臨安, 顯忠入覲,加保信軍節度使。顯忠熟西邊山川險易, 因上《恢復策》,忤秦檜意,遂降官奉祠。二十九年,金渝 盟,詔顯忠以本部捍禦,敗之。金主亮犯淮西,王權棄 軍渡江,朝廷詔以顯忠代權。顯忠選銳士盡復淮西 州郡,至橫山澗,與金射鵰軍戰,敵兵敗走,授顯忠淮 南制置,擢太尉、寧國軍節度使。孝宗即位,兼權池州 駐劄御前諸軍都統制。隆興元年,兼淮西招撫使。時 金主褒新立,山東、河北豪傑蜂起,顯忠請出師。時張 浚開都督府,命顯忠渡江督戰,遂復靈壁。邵宏淵圍 虹縣未下,顯忠遣卒開諭降。宏淵恥功不自己出,又 有降千戶訴宏淵之卒奪佩刀,顯忠立斬之,由是二 將不相能。金帥孛撒自南京率步騎十萬來,顯忠親 帥軍遇於城南,孛撒大敗,遂退走。翌日,益兵至,顯忠 謂宏淵併力夾擊,宏淵按兵不動,統制周宏等各以 所部兵遁。顯忠移軍入城,歎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 何沮撓若此!」軍還,責授果州團練副使、潭州安置。後 朝廷知其故,移撫州。乾道改元,乃還會稽,除威武軍 節度使,復太尉。淳熙四年,召赴行在,七月卒,諡「忠襄。」

李寶

按《宋史李寶傳》:寶,河北人,嘗陷金,拔歸金主亮渝盟, 淮浙姦民倪詢、梁簡等教金造舟,且為鄉導。金使蘇 保衡為統軍,將繇海道襲浙江。諜聞,高宗謂宰臣曰: 「李寶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 者。」迺授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次江陰,先遣其子公 佐伺敵動靜,與將官邊士寧偕往。寶將啟行,軍士爭 言西北風力尚勁,迎之非利。寶下令,敢阻大計者斬。 遂發蘇州。大洋行三日,士寧自密州回,得敵耗甚悉, 且言公佐已挾魏勝得海州。寶喜曰:「吾兒不負乃翁 矣。」縱舟抵東海,敵已圍海州,寶麾兵登岸,遇敵奮擊, 敵亟引去。乃遣辯者四出招納降附,聲振山東。寶檄 所部會密之膠西,命公佐以郡事𢌿勝,與俱發。至膠 西石臼島,敵舟已出海口,泊唐島。寶引舟握刃待戰, 鼓聲震疊,海波騰躍。敵大驚,掣矴,舉帆皆油纈,彌亙 數里,風浪捲聚。寶命火箭環射,煙焰旋起,延燒數百 艘,斬其帥完顏鄭家奴,擒倪詢等。上於朝。上喜,書「忠 勇李寶」四字,表其旗幟。除靜海軍節度使,卒。

李郁

按《萬姓統譜》:「郁,字光祖,光澤人。少從楊時學,時妻以 女。紹興初,嘗被召入對便殿,既還家,築室西山,學者 號曰『西山先生』。」其卒也,朱熹誌其墓。所著有《易傳參 同契》《論孟遺稿》。

李兼

按《宣城縣志》:「兼,字孟達,少能文,嘗賦《學士詩》,楊萬里 見而許之。歷知台州,有惠政。嘗輯州先獻詩,譔《天台 集》,自為序。卒於官,吏民為之巷哭,罷市,祠名宦。所著 有《雪巖集》,蓋孝先曾孫也。見陸游《李虞部集序》。」

李孟傳

按《宋史李光傳》:孟傳,字文授,光幼子也。光南遷之日, 才六歲,以光遺表恩,累官至太府丞。韓𠈁胄願見之, 孟傳曰:「行年六十去,計已決,不敢聞也。」由是出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