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74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東阿縣志》:「秉元,直隸元氏人,萬曆間任教諭。」

智姓部藝文

《智氏族譜後記》       明·智佑

予族智氏,世居元氏縣南十五里北岩村塋中,有元 處士張君所作《族譜記》,又有山西行太僕卿顧君續 作《族譜記》,其間事理甚詳。至成化二十二年,有堂兄 省祭官諱仁者,於舊碑族人止處,續書高祖篤以下 未有諱名者六輩於碑陰。今有同祖弟智供曰:「吾睹 族中子孫之繁,比於前而益盛,恐後日出入存亡之」 不一,或莫能究其宗派,乃與予言曰:「塋中雖有二譜, 前作止於元末,後作略於宗族。吾又欲另立碑以鐫 吾族之宗派,始於高祖,下及曾孫,以接元碑之舊。請 兄為文以序其顛末。」予嘉其仗義疏財而篤於親,遂 忘其固陋而作此文,故名《智氏之族譜後記》。予考於 史及二譜所述,又參於昔所傳聞者,吾智氏之得姓, 始於荀首,乃晉臣荀林父之弟也。方智伯恃才,求地 於韓、趙、魏三家,吾祖諱果者,知其必有滅宗之患,遂 逃難以存宗祀。歷漢而唐以至宋,皆為山西榆茨縣 人,有墳曰「百畝圍」,有村名曰「纘木。」高唐、碾子平之三 處,今名尚存,皆吾智氏之宗族也。宋以前宗族世次 皆不可考。迨宋金壬子年,吾祖始自榆茨縣徙居北 范村,歷居四世。有祖諱進者,又自北范徙居北岩村, 歷祖廣誠寬,值元末之亂。予聞先祖傳言曰:「元至正 十七八年間,我太祖高皇帝起兵,削平僭偽,與群雄 爭鬥於南畿江湖左右,元順帝坐視莫能制。但於滹 沱迤南,西抵太行,東至海岸,列營數十餘,名曰長圍, 以禦」南兵之北侵者。師久不召,餽餉不給,軍士乏食, 遂剽掠於民,蓄積頭畜既盡,至於食人。民畏其害,盡 皆登山涉水以逃難。有高祖諱審者,率二弟曰篤、曰 和及家口西走。時有元帥王保鎮守山西及隘口處, 俱各守把,人不得度予。審祖以元進士素交識於保, 保乃容情得至山西壽陽等處居焉。因貧,「教授於彼, 以資家口之費。」後保北遁,山西亦亂,審祖遂率二弟 家口,又投樂平「四相公寨」,以避兵難。吾祖以碩儒居 寨,為寨人尊禮,以掌書命。弟和亦驍勇,為寨上頭目, 家人賴以存活。迨太祖定鼎金陵,元主北遁沙漠,吾 祖歸家復業,惟兄弟三人家口而已,其餘宗族百十 餘人,並不知其下落。迨洪武四年開科,審祖中三甲 進士,通五經,任翰林院編修,吾家遂以耕學相傳科 第,代不乏人。今因供之請,遂從前碑止處,續「三祖」以 為始,下至曾孫凡八輩,皆詳書其各人名目,妻室子 女之數,絲分縷析,脈絡分明,尊卑不紊,觀者一時而 即知其宗派之異同。如木尋其本而知枝葉之所出, 水濬其源而知注流之分別,使子孫有據,不至妄認 遠祖,拜哭他人之墓矣。嗚呼!支分派別,固子孫所當 知,祖宗功德,又子孫所當講。故逃難以保宗祀於榆 茨者,果祖明智之功;避難以保宗祀於元氏者,審祖 艱辛之力也。此尢子孫之當知,乃并誌之,以傳不朽。

摯姓部彙考

廖用賢《尚友錄》。

摯姓

摯,古諸侯摯疇之後,因氏焉。

摯姓部列傳

摯荒

按《萬姓統譜》:「荒鄭人。」

摯峻

按《陝西通志》:「峻,字伯陵,京兆人。與司馬遷友善,隱於 岍山。遷以書招之,峻報曰:『君子量能而行,度德而處, 故悔吝遠於身。利不可虛受,名不可苟得。漢興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