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7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化任生也。神者,恍惚,太陰之氣也。

新論

《清神篇》

形者心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故神 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將 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則自安於內,清虛棲 心,則不誘於外,神恬心清,則形無累矣。虛室生白,吉 祥至矣。人不照於爍金,而照於瑩鏡者,以瑩能明也。 不鑑於流波,而鑑於靜水者,以靜能清也。鏡水以明 清之性,故能形物之形。由此觀之,神照則垢滅,形靜 則神清。垢滅則內慾永盡,神清則外累不入。今清歌 奏而心樂,悲聲發而心哀,神居體而遇感推移。以此 而言之,則情之變動,自外至也。夫一哀一樂,猶搴正 性,況萬物之眾,而能拔擢以生心神哉?故萬人彎弧 以向一鵠,鵠能無中乎?萬物眩矅以惑一生生能無 傷乎?七竅者,精神之戶牖也。志氣者,五臟之使候也。 耳目之與聲色,鼻口之與芳味,肌體之於安適,其情 一也。七竅徇於好惡,則精神馳騖而不守;志氣縻於 趣捨,則五臟滔蕩而不安。嗜慾連綿於外,心腑壅塞 於內,蔓衍於荒淫之波,留連於是非之境,而不敗德 傷生者,蓋亦寡矣。是以聖人「清目而不視,靜耳而不 聽,閉口而不言,棄心而不慮,貴身而忘賤,故尊勢不 能動;樂道而忘貧,故厚利不能傾。容身而處,適情而 游,一氣浩然,純白於衷,故形不養而心自全,心不勞 而道自至也。」

祛疑說

《陽神陰靈之說》

有客舉《倩女離魂》話,因及張紫陽與雪竇禪師入定 事,謂雪竇以禪定成至陰之爽,故不能持物而還;紫 陽以金丹凝至陽之神,故能持果而返。此事之有無, 不必深辨,大概先輩以此別性宗,與神形俱玅之功 用不同耳。因語客曰:「陽神能運物,陰神不能運,固也。 今山魈物精邪鬼而已,飛瓦走石,運致寶貨,瞬息千 里,謂之陽神,可乎?」客不能對。後每以此問人,莫得其 說。嗚呼!知此說者,其知性命之所以不同歟!

文公政訓

《論精神》

問:「精神收斂便昏,是如何?」曰:「也不妨。」又曰:「昏畢竟是 慢。如臨君父淵崖必不如此。」又曰:「若倦且磕,睡些時 無害。」問:「非是讀書過當,倦後如此。是纔收斂來,稍久 便困?」曰:「便是精神短後如此。」

藝圃折中

《論神》

足履平地,徑咫而廣半,互而進之,亦如是而已。今置 榱桷於平地,乘而履之,已杌隉而不安,移而為澗溪 之梁,越者必股慄毛寒,汗溢氣奪。又移而駕之不測 之淵,臨而擬之,身足皆廢。夫步武之地不過容足,足 之外廣狹何與焉?而安危相懸者?履生於視,視生於 氣,氣生於神,貫蝨承蜩,操舟運斤,非人絕之巧,一其 神也,則醉人不懼,其神全也;達人不礙,其神固也;賢 人不惑,其神藏也;高人不妄,其神守也;聖人不憂,其 神安也;神人不測,其神運也。奇常無實狀,好惡無實 情。舉世皆嗜瘢逐臭,則熊掌芝蘭必以為可惡;大地 皆金瑰珠玉,而瓦礫者不多得,且不常有勢必以為 奇。情與見移,見與境奪,幻妄顛倒,可勝既邪。

病榻寤言

《元神》

神依形則生,神離形則死。故形骸者,神之宅舍,形骸 屬陰,而元神屬陽,陰以實為質,陽以虛為用。心者虛 靈之府,神明之舍。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守。《玉皇印 經解》云:「皆在心內運黃庭,晝夜存之得長生。」黃言中, 庭言虛,故養生家有曰:心死則神活。曰心死者,則虛 之謂也。又曰:「未死而學死,當生而無生。」曰無生者,學 「死而忘生之謂也。」如曰:「忘氣以養形,忘形以養神矣。 而又曰:『忘神以養虛』」,蓋虛之所藏者深矣。

圖書編

《精神問答》

問:「今時有志之士,多知收斂精神,則有謂身之知覺 運用是也,何如?」曰:「心之精神之謂聖,此《禮經》夫子之 訓,而一言以盡天下之道者也。是故心以為之根,聖 以為之果,而精之與神,則條達乎心根,敷榮乎聖果, 而為全株寶樹者也。蓋吾人此心,統天及地,貫古迄 今,渾融於此身之中,而涵育於此身之外,其精瑩靈」 明而映照莫掩者謂之「精。」其玅應圓通而變化莫測 者謂之神。神以達精而乃知覺,是知覺雖精所為,而 實未足以盡乎精也。精以顯神而身運用,是運用雖 神所為,而實未足以盡乎神也。古之欲明明德於天 下者,其心既統天地、貫古今以為心,則其精神亦統 貫天地古今,以為精為神。故其耳目手足四肢百體 知覺固與人同,而聰明之精通而無外者自與人異; 運用固與人同,而舉措之神應而無方者自與人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