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9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喜甚,卒然而應曰:「卞也何人,不謂禮絕之敬,生於坐 上。」雖穆父亦為色動。

《元史趙良弼傳》:良弼同僉書樞密院事,或問為治,良 弼曰:「必有忍,乃其有濟。人性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為 甚。必克己然後可以制怒,必順理然後可以忘怒,能 忍所難忍,容所難容,事斯濟矣。」

《雪濤小說》:「我朝天順時,都憲陳智性急,嘗取簪剔指, 簪墜地,就地取之,持觸磚數迴,盡滅其鋒乃已。暑日 坐廳事,一蠅拂其面,即叱左右捕之,左右故東西馳 騖作拏狀,伺其怒定乃罷。或告之改,智乃書『戒性急』 三字於木尺置案頭。然僮僕有小過,輒又持木尺自 抶之。」

《菽園雜記》:巡撫周文襄初至崑山,甫登岸,盛怒,撻一 人。儒學教諭朱冕叱皁隸,令止進白,公曰:「請姑息怒, 至衙門責之可也。」公從之,至寓府,入見後,召冕問故, 對曰:「下車之初,觀瞻所係,恐因怒傷人,累盛德耳。」公 謝之。

喜怒部雜錄

《詩經邶風谷風章》:「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小雅巧言章》:「君子如怒,亂庶遄沮。」

《禮記曲禮》:「父母有疾,怒不至詈。」按注:怒罵曰詈。怒而 至詈,是甚怒也。

《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斯舞。」注:「喜者,外 境會心之謂。陶謂鬱陶,心初悅而未暢之意,鬱陶之 情暢,則口歌詠之也。味歌不足,漸至動搖身體,乃至 起舞,足蹈手揚,樂之極也。」

《樂記》:「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鈇鉞者,先王 之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儕焉。喜則天 下和之,怒則暴亂者畏之,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 按注「皆得其儕」,言各從其類,喜非私喜,怒非私怒也。 《大全》馬氏曰:「以樂飾喜而不為汰者,以喜當其類也; 以軍旅鈇鉞飾怒而不以為暴者,以怒當其類也。」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曰:『民有喜怒。喜有施舍。 怒有戰鬥』。」喜生於好。怒生於惡。

《春秋元命》苞兩口銜士為喜,喜得朋心,喜者為憙憙 天心。

《魯語》:「醉而怒,醒而喜,庸何傷。」

《莊子在宥》篇:「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陰?陰陽 并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傷人之形乎?使 人喜怒失位,居處無常,思慮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 是乎天下始喬詰、卓鷙,而後有盜跖、曾史之行。故舉 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 《荀子修身》篇:「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法勝私也。」

《淮南子本經訓》:「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 憤,憤斯怒,怒斯動,動則手足不靜矣。人之性有侵犯 則怒,怒則血充,血充則氣激,氣激則發怒,發怒則有 所釋憾矣。故鐘鼓管簫干鏚羽旄,所以飾喜也;兵革 羽旄金鼓斧鉞,所以飾怒也。必有其質,乃為之文。」 《韓詩外傳》:「曾子曰:『吾嘗仕為吏,祿不過鍾釜,尚有欣 欣』」然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

《說文》:「口豈為喜。」豈者,陳樂立而上見也。人心之悅,則 其面目粹然而變,知其喜也。

《聞見後錄》:杜子美《贈韋左丞》詩:「竊效貢公喜,難甘原 憲貧。」「原憲貧」,所自不一「貢公喜。」注引王陽入仕、貢禹 彈冠事,雖是,而無「貢公喜」三字。予讀劉孝標《廣絕交 論》云:「王陽登則貢公喜。」此其自也。

《卻掃編》:石林公言吳中俚語:「若等人易得久,嗔人易 得醜。」雖鄙,亦甚有理。

《齊東野語》:匡衡好學,精力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 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其善於講誦,能使人喜而 至於解頤也。至今俗諺以人喜過甚者云「兜不上下 頦」,即其意也。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甚,頤 解而卒。又岐山縣樊紀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頤脫,有 聲如破甕。按《醫經》云:「喜則氣緩,能令致脫頤。」信非戲 語也。

水。南翰記王荊公曰:「莫大之禍,起於斯須之不忍,一 言一動,毫釐不忍,遂致數年立腳不定。」又詩云:「愚濁 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焰,只作耳邊風。長短 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究竟總成空。」 《讀書鏡》:「章子厚嘗延太學生在門下,適至書室,見其 講《易》,略問其說,其人縱以性命荒忽之言為對,子厚 大怒」曰:「何敢對吾亂道!」亟取杖,命左右擒欲擊足,其 人哀鳴,乃得釋。魏昭者,陳國童子也,師事郭泰。泰命 作粥,呵曰:「高明為長者作粥,使沙不可食。」擲杯於地, 昭復進之,泰復呵之,如是者三,泰喜曰:「吾乃知子之 心矣。」余觀佛氏所呵者,人我山驕慢幢。故王生結襪, 黃石進履,古之至人,皆有深意。如郭林宗「陶鑄少年」, 正所謂以嗔作佛事。若章丞相,便是「風墮羅剎鬼國」 耳。

《太平清話》:「喜怒之情,生於天之六氣。喜生譽,怒生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