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貞實有焉。因具書之,以厲為人婦者。贊曰:

婦以節名,初非美稱。唯王婦湯,守變以貞。心堅同石, 操潔如冰。太史作傳,永揚休聲。

周節婦傳          前人

「節婦」,姓趙氏,名淑,宋燕懿王之裔,安定郡王令詪九 世孫也。今詪從高宗渡江南,居越諸暨,遂為諸暨人。 父孟德,有文學,生二女。節婦長且賢,尤愛之,授《論語》 《孝經》《列女傳》,皆能通其義。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 周本恭歸焉。始歸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 繼死,兄公子顯宗尚幼,節婦相夫,飭喪治葬咸盡禮, 育顯宗如子歸。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始生 時,天下亂,夫嬰疾甚,恐不起,顧節婦曰:「今兵革四興, 嗣子單弱如此,我死,爾能自保乎?」節婦嚙指流血,呼 天而誓曰:「不能保此孤兒者,天實誅之。」夫卒,節婦年 二十九,髽跣號泣,泣間含食哺諸兒,不暫出戶限。明 年,國朝克諸暨,與偽吳分邑拒戰,兩兵相焚掠,家貲 無纖毫存。節婦抱兒及顯宗,從一媵出走匿,惟持田 籍以行。深山窮谷間,飢餓顛踣,削木膚,采藜藿以食。 或閔其艱,勩勸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為自苦耶?」節 婦怒,不與言,剪鬢髮示之,益自裁。戢厲色峻辭,使人 莫敢近。兵定而歸,富民侵主其田殆盡,節婦持田籍 與辯,卒賴以完。知州田若賦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 節婦曰:「宜然耳,何足上聞?」力辭不願,乃復其家。節婦 感泣,日治麻縷為布帛,以繼乏絕。市《詩》《書》,教諸子。夜 焚松脂於室,坐諸子兩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輒 笞咄不少恕。諸子皆凜然畏憚如嚴君。睹其色變,即 惴恐莫敢舉目視。及長,遣從名師遊。所友善士相過, 為之置酒,否則憤歎竟日。節婦以兄公早沒,惟顯宗 存,為之婚娶,先於己子羞服,與諸子同,人不知辨。諸 子遜弟,皆有士行。宗祚入為太學生,以文行稱,人咸 謂節婦善教所致云。史官曰:「世之傳節婦者多貴殺 身為難,能至于守義不二者,則略而遺之。余甚惑焉。 鋒刃之威迫於後,湯火在前,有所不顧,此」人情所能 勉。至于困窮災變切身,凍餒顛踣,而不渝其志,存人 之孤,非篤於禮義者,其孰能之?若周節婦是矣。嗚呼! 此豈特賢於女婦而已哉!

王貞婦傳          前人

貞婦,名順榮,字靜安,姓王氏,台之黃巖金沙里人。性 莊毅,日處深閨,人不見其面。其父廣東元帥嗣奇之, 慎擇所配。年十七,歸同邑楊伯瑞。伯瑞以才用世,累 官行樞密院斷事官,階從四品,得封貞婦河南郡君。 至正間,貓獠兵侵天台,伯瑞帥師往扼之,弗勝,遂遇 害。貞婦時寓四明,年二十,子慶壽,始兩月,聞夫亡,躑 躅欲求死,親屬交相慰解。遂護喪還葬于鄉。屏鉛華 弗御,戴道家冠,被鶴氅衣,翛然如塵外人,未嘗輕于 笑語。人誚之,則曰:「我未亡人爾,尚何心追逐世好耶?」 鄉里小兒欲媚上官,以貞婦美姿容,使聘之,不從,將 以威劫去。貞婦遽引刀斷髮痛詈不少休,事遂寢。越 三年,有權貴人聞其賢,強委禽焉。貞婦度不免,拊膺 長號,呼曰:「楊樞密何在?楊樞密何在?妾將相從于泉 下!」因悶絕仆地,媵人抉齒,以藥灌之,移時乃甦。俟間, 執慶壽手曰:「吾命婦也,不敢虧節以辱汝父。汝父亡, 我非不能死,以汝幼,恐無育之者。即不育,歲時,何人 持卮酒以酹汝父墳,乃忍死至今?今汝已十齡,吾復 何憂?我將死於汝父之墓。」言訖而行。慶壽號訴,從母 林氏亟往救,貞婦以刀自剄,不殊。林奪刀挽之歸,環 守至旦,稍解,貞婦復斷髮如初。權貴人曰:「此烈婦強 之不祥。」遂已。嗚呼!女婦之質甚弱,耳扣盎足以駭走。 今貞婦乃不為威武所屈,若是,非秉志剛而見義明 不能也。世以丈夫自居者,冠帶儼如,步趨鏘如,議論 藹如,人倘以女婦目之,則頩然怒,及究其所為,一遇 小利害,則甘心喪其所守,曾婦人女子之不若,抑又 何說哉?然自兵亂以來,婦人徇節而不屈者,或自剄 死,或墜崖下死,或赴水火而死,固人之所難,此特出 一時義烈所激爾。有如貞婦處孤燈敗帷間,凄風蕭 蕭然,歲積月深,必有甚不能堪者。恆人之情,寧不為 之少衰?貞婦之操,則愈堅如鐵石,百折不撓,豈不尤 人所難者乎?使一鄉而得若人,必有率德而勵行者。 由是達之一邑一州,無不皆然。其於移風俗美教化 之道,蓋有賴焉。是宜為之傳,以俟《觀民風》者。《贊》曰: 「昔夏侯令女夫死不嫁,遂致斷髮為信。或蹙迫之急, 乃割耳與鼻,誓不欲類於人。」至今想其遺風,猶凜凜 然可畏也。今貞婦截髮絕人,其厲操蓋與令女同。若 其持刃自刎,比之割耳、割鼻者,且欲并身而捐之,其 志為益苦矣。嗚呼!令女不可見有若貞婦,其所謂異 世而同符者,非耶?

徐貞婦鄭氏傳        前人

徐貞婦鄭,名妙靜,衢之西安人。其父頤,本簪纓家娶 周,無他男子,惟產四女,而貞婦居其三。年十齡,粗通 《孝經》大義,沉毅如成人。諸女或與之狎,輒厲聲叱之, 皆畏讋不敢近。父奇之,慎擇所歸。聞同郡徐思誠,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