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20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女,元翰林編修虞汲妻。文仲守漳州,偕汲與楊氏於 任所,子集甫三歲,知讀書,嶺外無刻本,楊能默記四 書及《春秋左傳》、歐蘇文稿,口以授集。比還長沙,得刻 本,集已盡通大義。至家崇仁,汲遣集與弟槃從草蘆 先生游,楊輒諭以當師其學行,故二公以二難著,人」 稱「楊母」云。

李敘妻姚氏

按《太平府志》:「姚氏,贈將仕郎、太平教授李敘妻。幼通 經史,教子習翼成名儒。集賢直學士吳澄銘其墓。」

沈生妻張氏

按《松陽縣志》:「張氏,名玉娘,字若瓊。父授以《孝經》《女訓》, 過目成誦。家多積書,玉娘竊玩益深,所作文詞,不下 漢之班姬,自號一貞居士。父母擇配沈生,生從父宦 遊,病羸不起。玉娘年二十四,矢志守節,臨帷哀慟,恨 不同生。忽夜夢沈生駕輦相迎,即披衣起坐,謂侍兒 曰:『吾事定矣』。未逾月,竟不食而殞。父母痛之,與生並」 葬於附郭楓林。玉娘舊翫,能言鸚鵡及侍兒翠紅俱 悲鳴死,并以殉葬,名其塚曰:鸚鵡。《玉娘遺稿》曰《蘭雪》。 或㩦至京師,學士虞伯生、歐陽元讀其詩,至「山之高, 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 兮憂心悄悄。」撫几歎曰:「可與《國風草蟲》並稱,豈婦人 女子之所能及耶?」

傅汝礪妻孫蕙蘭

按《輟耕錄》:新喻傅汝礪若金嘗序其妻遺稿云:「故妻 孫氏蕙蘭,早失父母,父周卿先生以《孝經》《論語》及凡 女誡之書教之詩,固未之學也。因其弟受唐詩家法 於庭,取而讀之,得其音格,輒能為近體五七言,語皆 閒雅可誦,非苟學所能至者。然不多為。又恆毀其稿。 家人或竊收之,令勿毀,則曰:『偶適情耳。女子當治織』」 紝組紃,以致其孝敬,辭翰非所事也。既卒,家人哭而 稱之。因出其稿,得五言七首,七言十一首,五七言未 成章者廿六句,特為編集成帙,題曰《綠窗遺槁》,序而 藏之。五言詩曰:「窗裡人初起,窗前柳正嬌。捲簾衝落 絮,開鏡見垂條。坐對分金線,行防拂翠翹。流鶯空巧 語,倦聽不須調。」右一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鉤。燈光翻 出鼎,釵影倒沉甌。婢奉消春困,親嘗散暮愁。《吟詩》因 坐久,月轉晚妝樓。右二燈前催曉妝,把酒向高堂。但願 梅花月,年年映壽觴。右三采閣閉朝寒,妝成擬問安。忽 聞春雪下,喚婢捲簾看。右四粲粲梅花樹,盈盈似玉人。 甘心對冰雪,不愛艷陽春。右五小小春羅扇,團團秋月 生。蟠桃花樹裡,繡得《董雙成》。右六自拂雙眉黛,何曾慣 得愁。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右七七言詩曰:「樓前楊 柳發青枝,樓下春寒病起時。獨坐小窗無氣力,隔簾 風亂海棠絲。」右一綠窗寂寞掩殘春,繡得羅衣懶上身。 昨日翠帷新病起,滿簾飛絮正愁人。右二小妹方纔習 《孝經》,可憐嬌怯性偏靈。自尋女誡窗前讀,嗔道家人 不與聽。右三幾點梅花發小盆,冰肌玉骨伴黃昏。隔窗 久坐憐清影,閒劃金釵記月痕。右四繡被寒多未欲眠, 梨花枝上聽春鵑。明朝又是清明節,愁見人家買紙 錢。右五春雨隨風濕粉牆,園花滴滴斷人腸。愁紅怨白 知多少,流過長溝水亦香。右六春風昨夜碧桃開,正想 瑤池月滿臺。欲折一枝寄王母,青鸞飛去幾時來。右七 空階日晚雨纔乾,小婢相隨倚畫欄。金釵誤挂緋桃 落,羅袖愁依翠竹寒。右八小窗今夕繡針閒,坐對銀蟾 整翠鬟。凡世何曾到天上,月宮依舊似人間。右九乞巧 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鄰家小女都相學,鬥 取金盆看五生。右十庭院深深早閉門,停針無語對黃 昏。碧紗窗外初生月,照見梅花欲斷魂。右十一《未成章 詩》曰:「露下庭梧葉,風吹月桂花。登樓聞過鴈,開戶見 棲鴉。繡簾當雪卷,銀燭背風然。雪晴山顯翠,風暖水 生紋。萱草當階綠,櫻桃落地紅。芍藥開時病,荼𧃲落 處愁。玉釵簪茉莉,羅扇繡芙蓉。窗前垂柳分春色,鏡 裡幽蘭對曉妝。花間影過那知燕,柳外聲來不見鶯。 慈親教婢回金剪,嬌妹嗔人奪繡針。妝成寶鏡楊花 過,行出珠簾燕子歸。自傾瓮裡春泉水,親灌階前石 竹花。海棠帶雨胭脂重,楊柳凝煙翡翠濃。」若金既喪 妻,哀戚之情多見於詩。《悼亡》曰:「驚飆吹羅幕,明月照 階戺。春草忽不芳,秋蘭亦同死。斯人蘊淑德,夙昔明 詩禮。靈質奄獨化,孤魂將安止?迢迢湘西山,湛湛江 中水。水深有時極,山高有時已。」憂思何能齊,日月從 此始。右一皇天平四時,白日一何遽。勤儉畢婚姻,新人 忽復故。衾裳斂遺襲,棺槨無完具。送葬出北門,徘徊 怛歸路。玉顏不可恃,況乃紈與素。纍纍花下墳,鬱鬱 塋西樹。他人亮同此,胡為獨哀慕。右二《新婚》誓偕老,恩 義永且深。旦暮為夫婦,哀戚奄相尋。涼月燭西樓,悲 風鳴北林。空帷奠巾櫛,中房虛織紝。辭章餘婉孌,琴 瑟有餘音。睠言瞻故物,惻愴內不任。豈無新人好,焉 知諧我心。掩穴撫長暮,涕下沾衣襟。右三人生貴有別, 室家各有宜。貧賤遠結婚,中心兩不移。前日良宴會, 今為死別離。親戚各在前,臨訣不成辭。旁人拭我淚, 令我要裁悲。共盡固人理,誰能心勿思。右四《感獨》曰:「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