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等邪?」 此則言人之所以善忘也。惟人之下氣有餘,故腸胃居下者實;上氣不足,故心肺居上者虛。心肺虛則營衛之氣留於下之腸胃,而久之不以時上,宜乎其心之在上者善忘也。

張志聰曰:本篇云: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八正神明論》曰:「觀其冥冥者,言形氣營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 又曰:「養神者,必知營衛血氣之盛衰。」 故此以下,復論營衛之行,所當詳審者也。夫營衛生於中焦之陽明,運行於形身之外內。氣者,先天之真元,生於下焦精水之中,上通於心肺,環轉於上下。上氣不足,下氣有餘,則腸胃實而心肺虛矣。虛則榮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黃帝》曰:「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何氣使然?」岐伯曰:「精 氣并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穀,穀消故善飢。胃 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馬蒔曰:「此言人之善飢而不嗜食也。夫善飢者,宜嗜食,今善飢而不嗜食者,正以精氣并之於脾,而熱氣留之於胃,胃熱則消穀,故善飢也。然胃氣逆上於上脘,則其中脘當冷,故胃不開而不嗜食也。張志聰曰:『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精氣并於脾,則脾家實,而不能為胃轉輸,則熱氣留於胃而消穀,善飢矣。夫穀』」 入於胃,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別出兩行榮衛之道,清者為榮,濁者為衛,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上焦之胸中。胃氣逆上者,胃之悍氣上衝於頭而走空竅。蓋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榮衛大氣留而不行,胃之逆氣,反上衝於頭,而別走陽明矣。胃脘者,胃之上脘。大氣不行,則上焦虛而胃脘寒,上焦虛寒。不能主納。故不嗜食也。

黃帝曰:「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 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 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黃帝曰:「病目 而不得視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留於陰,不得行 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於 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馬蒔曰:此言病之所以不得臥也。人病不得臥者,正以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則陽氣滿而陽蹻盛,故不得入於陰也。陰氣虛,所以目不得瞑耳。張志聰曰:「陽蹻者,足太陽之別,起於足之外踝,循脅上肩髆,從口吻至目內眥,與陰蹻會於睛明。陰蹻乃足少陰之別,起於然谷之後,循胸上入缺盆,從咽喉至目內眥,與陽蹻會於睛明。衛氣行陽二十五周,下行陰分而復會於目;行陰亦二十五周,而復會於目。是以衛氣出於陽,則目張而寤;入於陰,則目瞑而臥放。衛氣留於陽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衛氣留於陰則陰蹻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黃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人腸胃大, 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膚 濕,則分肉不解,其行遲。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 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故腸胃大則衛 氣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 氣不精,則欲瞑,故多臥矣。」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 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焉。

馬蒔曰:「此言人之所以多臥者,正以人之腸胃大而皮膚濕,分肉不解也。惟腸胃大則衛氣久留而不得出,皮膚濕而分肉不解,則衛氣之出於身者遲。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經,陽經之氣既盡則臥;夜行於陰經,陰經之氣既盡則寤。今腸胃大而衛氣之留於內者久,皮膚濕,分肉不解,而衛氣之行於外者遲,所以陽氣不精,惟欲瞑目而多臥也。」 張志聰曰:「衛氣外行於肌肉之文理,內行於腸胃之募原。分肉者,肌肉之腠理,其人腸胃大,則衛氣行於陰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出於陽而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精,則欲瞑而多臥矣。腸胃小則衛氣周於陰也速,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行於陽也久,故少瞑焉。」 蓋衛氣日行於陽,夜行於陰,陽氣盡則入於陰而臥,陰氣盡則出於陽而寤。如留於陰久則多臥,留於陽久則少瞑焉。

黃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 「邪氣留於上膲,上膲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久 留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

馬蒔曰:此言人之所以猝然多臥也。十二經為常經,而陰陽二蹻為非常經,故帝云然。然有等猝然多臥者,必有出於二蹻之外。伯言上焦者,乃宗氣之所積,惟邪氣客於上焦,閉而不通,及已食與飲之後,則愈閉矣。其衛氣久留於下焦,而不得上升以出,故衛氣不出,則不精明而猝然多臥也。張志聰曰:此言衛氣留於下。而不行於上。則卒然多臥。蓋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也。非常經者。非日行於陽。夜行於陰之經常出入。此因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