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0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滑壽曰:「關前為陽,寸脈所動之位,脈見九分而浮。九,陽數,寸之位,浮陽脈,是其常。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不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皆病脈也。」

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滑壽曰:「遂者,隧也,徑行而直前也。謝氏謂遂者直上直下,殊無迴旋之生意,有旨哉!《經》曰:『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 以陽氣不得營於陰,陰遂上出而溢於魚際之分,為外關內格也。外關內格,謂陽外閉而不下,陰從而內出,以格拒之,此陰乘陽位之脈也。

《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 過」,減者法曰「不及。」

滑壽曰:「關後為陰,尺脈所動之位,脈見一寸而沉。一寸陰數,尺之位沉陰脈是其常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不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皆病脈也。」

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滑壽曰:《經》云:「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 以陰氣不得營於陽,陽遂下陷而覆於尺之分,為內關外格也。內關外格,謂陰內閉而不上,陽從而外入,以格拒之,此陽乘陰位之脈也。

故曰「覆溢。」

《滑壽》曰:「覆如物之覆,由上而傾於下也;溢如水之溢,由內而出乎外也。」

是其真臟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滑壽曰:「『覆溢之脈,乃孤陰獨陽,上下相離之診,故曰真臟之脈,謂無胃氣以和之也。凡人得此脈,雖不病猶死也。此篇言陰陽之太過不及,雖為病脈,猶未至危殆,若遂上魚入尺,而為覆溢,則死脈也。」 此「遂』字最為切緊,蓋承上起下之要言。不然,則太過不及,陰陽相乘,關格覆溢,渾為一意,漫無輕重矣。」 或問:此篇之陰陽相乘,與二十篇之說同異?曰:此篇乃陰陽相乘之極而為覆溢,二十篇則陰陽更相乘而伏匿也。「更」 之一字,與此篇「遂」 字大有逕庭。更者,更互之更,遂者直遂之遂,而覆溢與伏匿又不能無辨。蓋覆溢為死脈,伏匿為病脈,故不可同日語也。此書首三篇,乃越人開卷第一義也。《一難》言寸口統陰陽關尺而言。二《難》言尺寸,以陰陽始終對待而言,《關》亦在其中矣。《三難》之覆溢,以陰陽關格而言,尤見關為津要之所。合而觀之,三部之義備矣。《一二難》言陰陽之常。三《難》言陰陽之變。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 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

滑壽曰:「呼出為陽,吸入為陰,心肺為陽,腎肝為陰,各以部位之高下而應之也。一呼再動,心肺主之;一吸再動,腎肝主之。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脾之候也。故曰: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在中者,在陰陽呼吸之中,何則?以脾受穀味,灌溉諸臟,諸臟皆受氣於脾,土主中宮之義也。」

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滑壽曰:「浮為陽,沉為陰。」 此承上文起下文之義。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濇 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 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 之法也。

滑壽曰:「心肺俱浮而有別也,心為陽中之陽,故其脈浮而大散;肺為陽中之陰,其脈浮而短濇。肝腎俱沉而有別也,肝為陰中之陽,其脈牢而長;腎為陰中之陰,其脈按之濡,舉指來實。古益袁氏謂腎屬水,脈按之濡,舉指來實,外柔內剛,水之象也。」 脾說見前。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 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邪?然 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濇也。浮者 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濇者 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 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 長,時一沉也。所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濇也;一 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濇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 沉濇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滑。壽曰:「設問答以明陰陽脈見於三部者,不單至也。惟其不單至,故有此六脈相兼而見。浮者輕手得之,長者過度本位,滑者往來流利,皆陽脈也;沉者重手得之,短者不及本位,濇者往來凝滯,皆陰脈也。惟其相兼,故有一陰一陽,又一陽一陰,如是之不一也。夫脈之所至,病之所在也,以脈與病及經絡臟腑參之」 ,某為宜。某為不宜。四時相應不相應。以名病之逆順也。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 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 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