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1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左尺後沈》,候腹下焦,小膀前陰應指,「沈短沈澀,間參 弦至遺精白帶,老人小水頻頻。」「《姙逢》沈濇,則為胎漏, 芤為莖衄,弱滑陰疼。至於沈滑沈大,或兼弦濇,微為 尿赤」,甚為小便濁淋;沈細陰囊濕痒,小水頻數,兼軟 偏墜,兼之長覆經凝;短弱小便後小腹虛疼;沈弦濇 侵內,小腹血瘕。

右《尺後》沈候,腹後陰大府之關指下「沈濇而或兼弦, 兼大沈洪而健,俱為大便燥艱;沈小或兼弦,俱為糞 溏。沈弦洪無力,溏結相參;沈濇無力,虛瀉宜固;沈逢 三尅,瀉因食傷;沈滑洪滑,熱利初興宜下;沈短而濇, 久痢宜補脾鄉。」沈短短滑與微,俱為下血,長覆為疝, 弱濇失氣亡陽。統屬更僕難盡,姑且舉其二三,診家 「常變之要,幸勿視為迂談。」

《高陽生脈訣假名》

高陽生,五代時人,著《脈訣歌括》,託為王氏叔和,而今 本雜以潔古《傷寒脈入式歌》,又被熊宗立妄註,大為 俗學之惑。叔和晉人也,自有《脈經》,尚復牴牾,大段古 書難盡信也。脈家書甚多,當以《內經》為主,滑氏《診家 樞要》以浮、沈、遲、數、滑、濇六者為提綱,予補以有力、無 力二者,丹溪以血氣痰火為病之提綱,則脈滑在血 「分而有餘為痰,凡有形者從之。濇在氣分而有餘為 火,凡無形者從之。浮在表,沈在裏,遲為寒,數為熱,有 力為實,無力為虛。執此提綱,脈可得而明矣。」

《論丹溪脈大必病進說》

甫按:「脈大則病進。」脈之大者,乃邪氣之盛也,邪氣盛 則正氣虛可知矣。先是正氣虛弱,然後邪氣得以乘 之,而恣其盛大之勢。脈為氣血之精華,果無邪氣相 干,則自雍容和緩,如蔡西山之所謂「意思忻忻,難以 名狀。」今脈之大者,謂其大而過於尋常疇昔之時,故 知其為邪氣所乘也。人雖病之未形,而邪已形於脈 中,所以逆知病之必進也。為治之計,當先急則治其 標,發散邪氣,隨後調其正氣,庶幾可矣。丹溪謂:內傷 者陽所乘,外感者邪客經。似以即病而言,非為未病 而進之謂也。又謂脈血之所為屬陰。經曰:「濁氣歸心, 淫精於脈。」《舉要》云:「脈不自行,隨氣而至。」可見脈亦不 可外氣而為言也。王海藏云:君兼臣「權,尤其曲說。」丹 溪,醫之哲也。甫何敢辯,姑言之以俟知者。

《脈法部位表裏虛實主病提綱》

浮以候表,沈以候裏。虛則病虛,實則邪實。各部所司, 病宜分治。寸脈候上,心肺之位;關脈候中,肝脾之地; 尺脈候下,膀胱腎水,大腸小腸,皆在於內。

《左寸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虛自汗,腠理不固,寒氣不 衛,惡寒寒戰惡風。」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主表邪盛,頭痛發熱,目眥赤澀, 身疼或口乾。」

《裏虛主病》:沈而無力主裏虛,悸怖驚恐,惡人聲,精神 恍惚,健忘,夜不寐。

裏實主病:「沈而有力為裏實。心煩而躁,內熱夢遺,惡 熱口渴,顛狂讝語。」

《左關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證,目視不明,目生花。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表邪證,主脅痛腹脹,目痛,目脹。 《裏虛主病》,「沈而無力」主裏虛,為驚恐,為血痹,為多疑, 為猶豫。

《裏實主病》:沈而有力。「裏邪實」主肥氣。主多怒。為筋急 或疝痛。

《左尺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虛,為盜汗,為耳聾,膀胱癃, 小便短。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表邪實,為淋瀝,小便難,便赤便 濁。

《裏虛主病》:沈而無力。裏虛證,為精冷不固,為足寒,為 腰冷腰重。

裏實主病:沈而有力。裏實證,為「腎氣盛陰旺,腰痛膝 痹,疝痛,左睪丸偏大。」

《右寸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表虛證,「自汗惡寒惡風,皮膚搔 痒,背惡寒,噴嚏流清涕。」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表實邪盛,為發熱頭痛,頭風眩 運。

《裏虛主病》:沈而無力主裏虛,為氣短不續,為寒嗽虛 喘,吐清痰。

《裏實主病》:「沈而有力,裏邪盛,咳嗽有痰積,老痰咳吐 不出,氣壅喘甚。」

《右關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虛,四肢不舉,倦怠嗜臥,或 面目浮腫。」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主表實,主腹脹,胸膈否滿。 《裏虛主病》:沈而無力主裏虛胃寒,惡食,泄瀉惡心,嘔 吐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