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病人口張者,三日死。

《漢張機金匱要略》

口燥乾

肺中風者,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冒而腫脹。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歷黃圓主之。」 渴欲飲水。口乾舌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病黃疸,發熱煩喘,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 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面黃 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病人胸滿脣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無寒熱, 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 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晉王叔和脈訣》

《診法》

左寸洪數,心熱口苦。右寸浮數,肺熱口辛。左關弦數, 膽虛口苦。洪實則肝熱口酸。右關沈實,脾熱口甘。洪 數則口瘡。

《宋竇漢卿瘡瘍全書》

繭脣

繭脣者,此證生於嘴脣也。其形似蠶繭,故名之。《內經》 云:「脾氣開於口。」又云:「脾之榮在脣。」但燥則乾,熱則裂, 風則瞤,寒則揭。若腫起,白皮皺裂如蠶繭,故定名曰 繭脣也。始起一小瘤如豆大,或再生之,漸漸腫大,合 而為一,約有寸厚,或翻花如楊梅、如疙瘩、如靈芝、如 菌,形狀不一,皆由六氣七情相感而成。或心思太過, 憂慮過深,則心火焦熾,傳授脾經,或食釅酒厚味,積 熱傷脾,而腎水枯竭以致之。須審其病證之因,惟補 腎水,生脾血,則燥自潤,火自除,風自息,腫自消矣。此 亦異證,所生者少,人亦難曉。若久不愈者,急用金銀 烙鐵在艾火內燒紅盪之,內服歸脾養榮湯,庶易愈 矣。若外用追蝕惡毒線結之法,反為所傷。慎哉慎哉。 若婦人患此。陰血衰少故也。宜用四物逍遙散治之。

《錢乙指迷論》

驗病

脾肺病久。則虛而脣白。脾者肺之母。母子皆虛。不能 相營。故曰「怯。」肺主脣。脣白而光澤者吉。白如枯骨者 死。

血氣虛怯。為冷所乘。則脣青。又額黑脣青為寒。

《楊士瀛直指方》

脣腫脣瘡

脣腫,宜瀉胃湯、薏苡仁湯、芍藥湯。

脣舌焦燥。口破生瘡。蓋心脾受熱所致也。水浸黃連。 重湯頓而飲之。若大渴少飲。竹葉石膏湯。

口臭

《口臭》一證,乃熱氣蘊積胸膈之間,挾熱而衝發於口 也。

《陳無擇三因方》

失欠脫頷

凡欠伸,頰車蹉跌,但開不能合,以酒飲,令大醉,睡中 吹皂角末,㗜其鼻,令嚏,即自正。

《金劉完素六書》

口苦

謀慮不決,膽虛,氣上衝口中,上溢則口苦。口是清淨 之府,濁擾之氣上溢,益膽湯主之。

口糜

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心胃壅熱,水 穀不化,轉下小腸。柴胡地骨皮湯主之。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口瘡

大人小兒口瘡脣緊,用酸漿水洗去白痂,臨困點「綠 袍散。」如或不愈,貼「赴筵散」;又不愈,再貼鉛白霜散則 愈。

《李杲十書》

辨飲食勞役傷

若飲食勞役所傷,其外證必顯在口,必口失穀味,必 腹中不和,必不欲言,縱勉強對答,聲必怯弱,口沃沫 多唾,鼻中清涕,或有或無,即陰證也。蓋口者,坤土也, 脾氣通於口,飲食失節,勞役所傷,口不知穀味,亦不 知五味,又云「傷食惡食」明矣。

口糜

《經》云:「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此證好 飲酒人多有之。宜用五苓散、導赤散相合服之,效。

《朱震亨心法》

口瘡

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相火衝 上無制,用理中湯,人參、白朮、甘草補土之虛,乾薑散 火之標,甚則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或生礬為末,貼 之極效。或噙良久,以水漱之,再噙。甚者用西瓜漿水, 徐徐飲之。冬月無此,用西瓜皮燒灰傅之;或以黃連 好酒煑之,呷下立愈。凡口舌生瘡,皆上焦熱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