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6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奇經》客邪之病,強陽搏陰之病,服此亦俱驗。

菊花決明散

治證同上

草決明 石決明東流水煮一時,另研極細入藥 木賊 防風 羌活 蔓荊子 菊花 甘草炙 川芎 石膏另研極細入藥 黃芩各五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盞半,煎至八分,連末服,食後。此方以明目除瞖為君,草決明、石決明,木賊草也,以散風升陽為臣,防風、羌活、蔓荊子,甘菊花也,以和氣順血為佐,甘草,川芎也,以療除邪熱為使,黃芩、石膏也,內急外弛之病,亦宜其治。

神驗錦鳩丸

治證同上,兼口乾舌苦,眵多羞澀,上焦邪熱。

川羌活 瞿麥 草決明 蕤仁去皮,各三兩 黃連 牡蠣洗火煅粉 甘菊花各五錢 防風 細莘 白蒺蔾炒去尖,各五兩 白茯苓四兩 肉桂二兩 羯羊肝一箇,竹刀薄批,炙令焦,忌鐵 蕪菁子二升,水淘淨,絹袋盛,甑蒸一伏時,曬乾 斑鳩一箇,跌死,去皮毛腸嘴爪,文武火連骨炙乾

右為細末,煉蜜為劑,杵五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五十丸,空心溫湯下。此方以甘菊花、草決明主明目為君,以蕤仁、牡蠣、黃連、蒺蔾除濕熱為臣;以防風、羌活、細莘之升上,瞿麥、茯苓之分下為佐;以斑鳩補腎,羊肝補肝,肉桂導群藥入熱邪為使,「此方制之大者也。腎肝位遠,服湯藥散不厭頻多之義」 也。

萬應蟬花散

治證同上

蟬蛻去土,五錢 蛇蛻炙,三錢 川芎 防風 當歸 白茯苓 羌活 炙甘草各一兩 蒼朮四 兩 赤芍藥三兩 石決明東流水煮一伏時,另研 極細,兩半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臨臥時,濃米泔調下,熱茶清亦可。一方加蒺蔾,名「蟬花無比散」 ,此方制之複者也,奇之不去則偶之,是為重方也。今用蟬蛻,又用蛇蛻者,取其重蛻之義,以除瞖為君也;川芎、防風、羌活,皆能清利頭目,為臣也;甘草、蒼朮通主脾胃,又脾胃多氣多血,故用赤芍藥補氣,當歸補血為佐也;石決明鎮墜腎水。益精還陰。白茯苓分陰陽上下為使也。亦治奇經客邪之病。

黃芪防風飲子

治「眼稜緊急,以致倒睫拳毛,損睛生瞖,及上下瞼眥赤爛,羞澀難開,眵淚稠粘。」

黃芩、 蔓荊子各五分, 細莘二分, 葛根錢半, 炙甘草、 黃芪、 防風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熱服。此方以蔓荊子、細莘為君,除手太陽手少陽之邪;肝為二經之母,子平母安,此實則瀉其子也;以甘草、葛根為臣,治足太陰手陽明之弱;肺為二經之子,母薄子單,此虛則補其母也。黃芪實皮毛,防風散滯氣,用之以為佐;黃芩療濕熱,去目中赤腫,為之使也。

無比蔓荊子湯

治證同上

細莘葉三分, 黃芪、 人參、 生甘草各一錢, 黃連、 柴胡各七分, 蔓荊子、 當歸、 葛根、 防風各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此方為肺氣虛也,黃芪、人參實之為君,心受邪也;黃連除之,肝受邪也;柴胡除之,小腸受邪也;蔓荊子除之為臣;當歸和血,葛根解除為佐;防風療風散滯,生甘草大瀉熱火,細莘利九竅,用葉者,取其升上之意,為使也。

撥雲退翳丸

治陽蹻受邪,內眥即生赤脈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銳眥亦然,俗名「攀睛。」

川椒皮七錢 地骨皮、 荊芥穗、 菊花各一兩 木賊草去節 蔤蒙花、 蔓荊子各二兩 黃連 薄荷葉、 楮桃仁 蟬蛻各五錢 川芎 當歸 白蒺蔾去刺,炒,各兩半 甘草、 蛇蛻各炙,三錢 天花粉六錢

右為細末,煉蜜成劑,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後臨睡細嚼,茶清下。一方有枳實五錢,羌活一兩,無楮桃仁。此方為奇經客邪而作也。《難經》曰:「陽蹻脈者,起足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風池者,腦戶也。故以川芎治風入腦,以菊花治四肢游風,一療其上,一平其下為君;蔓荊子除手太陰之邪,蟬蛻、蛇蛻、木賊、草、蔤、蒙花除鬱為臣。薄荷葉、荊芥穗、白蒺蔾諸療風者,清其上也;楮桃仁、地骨皮諸通小便者,利其下也為佐。黃連除胃中熱,天花粉除腸中熱,甘草和協百藥,川椒皮利五臟明目,諸所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