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五十九

  舌門二

  王肯堂證治準繩舌部所屬

  陳實功外科正宗痰包 重舌 木舌

  吳崐醫方考舌病方論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胎色 重舌木舌

  陳士鐸石室祕籙生瘡 黑色 生刺 燥裂 乾腫 吐出 縮入 斷

  者可續 絕者可長 傷寒相舌祕法

  方升麻煎 又方 黑參丸 柳花散 增損如聖散 甘桔湯 理中湯 薄荷煎 得

  效方 冰蘗丸 兼金散 碧雪 香砂六君子湯 人參安胃散 七味白朮散 四君子

  湯 六君子湯 二陳湯 葛花解酲湯 梔子清肝散 三黃丸 清心蓮子飲 十全大

  補湯 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元戎四物二連湯 逍遙散 黃連湯 清熱如聖散 琥

  珀犀角膏 霜鹽散 青黛散 小續命湯 升麻散 碧雪 本事方 龍石散 清熱補

  氣湯 清熱補血湯 六味丸 八味丸 加味歸脾湯 元參升麻湯 清熱化痰湯 八

  珍湯 金沸草散 黃藥湯 馬牙硝丸 牛黃散 飛礬散 䗪蟲散 百草霜散 烏犀

  膏 牛黃散 礬石散 甘露飲 䒷蔞根散 甘露丸 蘆薈散 元參散 綠雲散 神

  龜滋陰丸 通天愈風湯 清心導痰丸 理陰煎 大補元煎 補陰益氣煎

藝術典第一百七十九卷

醫部彙考一百五十九

舌門二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舌部所屬

屬手少陰《心經》。

「《素問》曰:『心在竅為舌,畏寒』。」《內經》曰:「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病則舌卷短,顴赤,其脈搏堅而長。喬岳曰:心絕則舌不能收,及不能語,

又屬足太陰脾經。

李東垣曰:「舌者心也,復能知味,是舌中有脾也。」《靈樞》曰:「足太陰之正,貫舌中。」《素問》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故病在舌本。」《靈樞》又曰:「足太陰是動,則病舌本強。所生病者,舌本痛。」又曰:「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瘖。」註:「舌下脈,脾脈也。瘖,不能言也。」又:孫景思曰:「舌者,心氣之所主,脾脈之所通。二臟不和,風邪中之,則舌」強不能言;壅熱攻之,則舌腫不能轉。更有「重舌」、「木舌」、舌腫、出血等證,皆由心脾二經,風熱所乘而然也。

又兼屬足陽明胃經。

張雞:曰:脾胃主四肢,其脈連舌本而絡於脣口。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由是水穀之精,化為營衛,以養四肢。若起居失節,飲食不時,則致脾胃之氣不足,而營衛之養不周,風邪乘虛而干之,則四肢與脣口俱痹,語言蹇澀,久久不治,變為痿疾。《經》云:「治痿獨取陽明」,謂足陽明也。治法宜多用脾胃藥,少服去風藥,則可安矣。

又屬足少陰腎經。

《靈樞》曰:「足少陰之正直者,繫舌本。舌縱涎下,煩悗,取足少陰。」《元珠》曰:「舌之下竅,腎之津液所朝也。」註:「下竅,廉泉穴也,一名舌本,在頷下結喉上。《素問》曰:『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又屬足厥陰肝經。

《靈樞》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

《陳實功外科正宗》

痰包

《痰包》乃痰飲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結如匏腫,綿軟不 硬,有妨言語,作痛不安。用利剪刀當包剪破,流出黃 痰若雞子清,稠粘難斷,捺盡以冰硼散搽之,內服二 陳湯加黃芩、黃連、薄荷數服。忌煎炒火酒等件。

重舌

大人小兒重舌,乃心火妄動發之。當以線針點刺患 上,令出惡血,內服解毒瀉心湯,外以冰硼散搽之。

木舌

紫舌、木舌,亦由心火而發,用飛鹽加冰片少許,勤搽 出涎自愈。又有痰氣結於舌上成核,作痛硬強者,用 線針點破出血,用冰硼散搽之。

吳崐醫方考===
《舌病方論》
===

《本事方》云:「一士人夜歸,其妻熟寢,士人撼之,妻問何 事不答,又撼之,其妻驚視之,舌腫已滿口,不能出聲。 急訪醫,得一叟負囊而至,用藥摻之,比曉復舊,問之, 乃蒲黃一物。崐!按:《內經》曰:『熱勝則腫』。」此證必心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