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血氣之屬,得陰氣之最完,故用之以為補腎填精益 髓之品耳;紅棗肉者,味甘益脾,故用之以劑丸也。」 齊大夫病齲齒,倉公為之作苦參湯,日漱三升,五六 日病已。蓋取其苦能安齒蠹,寒能去風熱也。後人無 風蠹,有用苦參潔齒,久而病腰重者,降多故也。此不 知三軍之事,而從《三軍》之政,未有不敗者也。

牙痛惡寒喜熱者,煑牙散主之。凡人臥去之時,開口 引其風寒,因致牙痛,故得寒飲則助其邪而痛甚,得 熱飲則散其寒而少寬。是方也,附子尖、天雄尖,辛熱 之品也,用之所以溫寒,乃全蠍者,微毒之品也,假之 就寒毒之區,兼療風邪云爾。或用乾薑、蓽茇、細莘作 湯以漱之,亦是治寒之意。

風熱牙疼,喜寒惡熱者,定風湯漱之。蓋內生風熱,併 於口頰,邪火自實,因致牙疼。故得寒飲,則陰陽微和 而痛少可,得熱飲,則以火濟火而痛亦深。是方也,用 牙皂、荊芥、葱白之辛溫,以散其風,用𥐚、硝、石膏之鹹 寒,以驅其熱。

凡牙間有孔而痛者,梧桐淚、蟾酥、莨菪子、韭子、石灰, 五件得一治之,皆獲奇效。蓋梧桐淚主火毒風疳𧏾 齒,王海藏常奇之矣;蟾酥主牙蝕,到處痛定,林元禮 常奇之矣;莨菪子炮氣蒸齒去𧏾,孫真人常奇之矣。 韭子入艾燒煙熏𧏾,朱丹溪常奇之矣。此皆古人之 方也。新得一方,只是新燒石灰一物,蜜丸著於齒蝕 之處,應手而愈。此則古人之所未道也。

《本事方》云:「取牙不犯手,用草烏、蓽茇各半兩,川椒、細 莘各二兩,為細末。每用少許,以鍼揩在患牙內外,如 此數次,其牙日傷,則易落矣。蓋四物皆辛熱之品,入 齒齦而數傷之,則齒肉日離,此近理之方也。」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證》

齒牙之病有三證:一曰火,二曰風,三曰腎虛。凡此三 者,病治各有不同,辨得其真,自無難治之齒病矣。 凡火病者,必病在牙牀肌肉間,或為腫痛,或為糜爛, 或為臭穢脫落,或牙縫出血不止,是皆病在經絡。而 上牙所屬足陽明也,止而不動,下牙所屬手陽明也, 嚼物則動而不休,此之病,必為美酒厚味,膏粱甘膩 過多。以致濕熱畜於腸胃。而上壅於經。乃有此證。治 宜戒厚味。清火邪為主。

蟲痛者,其病不在經而在牙,亦由肥甘濕熱,化生牙 蟲,以致蝕損蛀空,牙敗而痛。治宜殺蟲為主。濕熱盛 者,亦宜兼清胃火。

腎虛而牙病者,其病不在經而在臟。蓋齒為骨之所 終,而骨則主於腎也。故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 至其為病,則凡齒脆不堅,或易於搖動,或疎豁,或突 而不實。凡不由蟲不由火而齒為病者,必腎氣之不 足,此則或由先天之稟虧,或由後天之斲喪,皆能致 之,是當以專補腎氣為主。

傷於外因者,或以擊損,或以跌仆,或勉強咬嚼堅硬 等物,久之無不損齒。此豈藥之可療,知者自慎也。

《治法》

陽明熱壅牙痛,宜清胃散、清胃飲之類。火甚者,宜抽 薪飲、太清飲之類,以清其源也。若腎陰本虛,胃火復 盛,上實下虛,而為熱渴腫痛者,玉女煎為最妙。 牙痛外敷之藥,惟辛溫可以散熱,宜細莘煎、丁香散、 薑黃散、赴筵散之類。然惟二辛煎、三香散為尤妙。 蟲牙蛀空疼痛,宜《瑞竹堂方》、韭子湯、巴豆丸、藜蘆散, 皆可擇而用之。

牙縫出血不止,無非胃火所致,宜以前清胃等藥主 之。亦有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六脈微細,全非實熱 火證,牙縫之血大出不能止,而手足厥冷者,速宜以 「鎮陰煎」主之。若誤用寒涼,必致不救。

腎虛,牙齒不固,或搖動,或脆弱浮突者,雖宜以補腎 為主,然亦當辨其寒熱。凡左歸丸、六味丸,可壯腎中 之陰,右歸丸、入味丸,可補腎中之陽,須通加骨碎補 丸服尤妙。若齒牙浮動脫落,或牙縫出血,而口不臭, 亦無痛者,總屬陰中之陽虛,宜安腎丸之類主之。 走馬牙疳,牙牀腐爛,齒牙脫落,謂之走馬者,言其急 也。此蓋熱毒蘊蓄而然。凡病此者,大為凶候。初見此 證,速宜內瀉陽明之火,兼以菉豆飲常服之,外用水 白散、冰玉散、三仙散、麝礬散、北棗丹之類敷之。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生齒

長齒法方用雄鼠脊骨全副,餘骨尾頭俱不用。麝香 一分,熟地身懷之令乾,骨碎補炒,各為末三錢。但熟 地必須自製,切不可經鐵器,一犯則前藥俱不效矣。 生地亦須看一做過,經鐵針穿孔者,即不效。細莘三 分,榆樹皮三分,總之群藥俱不可經鐵器。當歸一錢, 青鹽二錢,杜仲一錢足矣。各為絕細末,鼠骨去肉不 用,新瓦上焙乾為末,不可燒焦,乘其生氣也。用一磁 瓶盛之,每日五更時,不可出聲,將此藥輕擦在無牙 之處,三十六擦藥任其自然嚥下。不可用水漱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