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傅患處。六七日後,看腋下有一黑點如鍼孔大,或如 簪尖大,其氣由此而出也。用筆點定,即用艾炷如米 大,灸七枚。灸過攻心中痛,當用此方下之。青木香、丁 香各三分檳榔八分檀香一錢麝香少許大黃三錢 水煎服,以下為度,不下,再加大黃二錢,又服。

又方石灰三升,銀屑一升,一作銅屑,二味合和,絹囊 盛,汗出粉之,妙。

又方:「正旦以尿洗腋下,神妙。」

又方「黃礬石燒令汁盡,治為末,絹袋盛粉之,即瘥。」

鍼灸

《素問》曰:「腋癰大熱,刺足少陽五,刺而熱不止,刺手心 主三,刺手太陰經絡者,大骨之會各三。」

《靈樞》曰:「癰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 欲細而長,疏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癰堅 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急治之。」

《醫學綱目》曰:「《內經》刺腋腫有二法:其一取膽。經云:『膽 足少陽之脈所生病者,缺盆中腫痛,腋下腫是也。 其二取心。《經》云:『心主手厥陰脈是動,則病手心熱,腋 腫。皆視虛實寒熱陷下,施補瀉疾留灸也』』。」

醫案

《本草綱目》曰:「一府校老嫗右腋生一瘤,漸長至尺許, 其狀如長瓠子,久而潰爛。一方士教以用長柄藥壺 盧,燒存性,研末搽之,遂出水,消盡而愈。」

《薛氏醫案》曰:「朱文鼎母因忿鬱,腋下結一核,二十餘 年,因怒加腫痛,完穀不化,飲食少思。東垣云:『瀉利不 止,飲食不入,此腸胃虛也。遂以六君子湯加砂仁、肉 桂、乾薑、肉豆蔻,瀉雖止而膿清,瘡口不合,氣血俱虛 也,以十全大補湯月餘而愈』。」

河南張承祖,年踰二十,腋下患毒十餘日,腫硬不潰, 脈弱時嘔。予謂:腫硬不潰,脈弱乃陽氣虛,嘔吐少食, 乃胃氣弱,先以六君子湯加藿香、砂仁治之。彼曰:「腫 瘍時嘔,當作毒氣攻心治之;潰瘍時嘔,當作陰虛補 之。」予曰:「此丹溪大概言也。即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 如腫赤痛甚,煩躁,脈實而嘔,為有餘,當下之;腫硬不 潰,脈弱而嘔,為不足,當補之。」亦有痛傷胃氣,或感寒 邪穢氣而嘔者,雖腫瘍尤當助胃壯氣。彼執不信,飲 攻伐藥愈病。復請診其脈弱,微而發熱。予謂「熱而脈 靜,脫血脈實,汗後脈躁,皆不治」,後果歿。夫《腫瘍》毒氣 內侵,作嘔十有一二,《潰瘍》濕氣內侵,作嘔十有八九, 豈可混為一途。

一男子腋下患毒,欬逆不食,腸鳴切痛,四支厥冷,脈 細,以托裡溫中湯二劑頓愈;更以香砂六君子湯、二 神丸而飲食頓進;以十全大補湯十餘劑而斂。 一童子腋下患癰,不斂,膿清脈大,倦怠嬾食,少寐自 汗,口乾。以「內補黃芪湯」及豆豉餅灸之,兩月而愈。凡 瘡膿潰而清,或瘡口不合,或聚腫不赤,肌寒肉冷,汗 出色脫者。皆氣血俱虛也。非補不可。

《證治準繩》曰:「一人年逾五十,腋下患毒,瘡口不合,右 關脈數而渴,此胃火也,用竹葉黃芪湯而止,再用補 氣藥而愈。嘗治午後發渴,或發熱,用地骨皮散。 張通北人,年踰四十,夏月腋下患毒,潰後不斂,膿出 清稀,皮寒脈弱,腸鳴切痛,大便溏泄,食下即嘔,此寒 變而內陷也,宜大辛溫之劑,遂以托裡溫中湯二貼, 諸證」悉退。更以六君加炮乾薑、肉桂數劑,再以十全 大補湯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