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9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發於足旁,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如小指發,急治之, 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足陽明之脈,起於足大指次指之厲兌,故發於足旁,名曰「厲癱。」黑者水之色,不急治之,以去其黑,則寒淫而土敗矣。

發於足指。名曰「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 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此足少陰之毒,從內而發於外,故曰「脫癰」,謂從陰而脫出於陽也。「發於足指」者,發於足大指也。夫足少陰秉先天之水火,其狀赤黑者,水火之淫毒太盛,故為不治之死證。不赤黑者,其毒氣少衰,故為不死。如癰腫不衰,急斬去其指,不則毒氣注於諸經之絡而死矣。

《扁鵲難經》

四肢滿閉

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 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四肢不收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 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 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飲食勞倦,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 大而緩。

足寒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 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 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中濕,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 大。

《漢張機金匱要略》

四肢腫重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 己茯苓湯主之。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 難。

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 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 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 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 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動。此人身體瞤瞤者,藜蘆甘草 湯主之。

寒熱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 邪正相搏,即為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津出,手 足厥冷,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痠疼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 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不仁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 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食禁

時病差未,健食生菜,手足必腫。

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為病。發時手 背腹滿,痛不可忍,各《蛟龍病方》治之。

浸浮瘡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 不可治。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轉筋

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

《華佗中藏經》

《論腳弱狀候不同》

人病腳氣,與氣腳無異者,為邪毒從內而注入腳,名 曰「腳氣」也。風寒暑濕邪毒之氣,從外而入於腳膝,漸 傳於內者,名曰「氣腳」也。皆以邪奪其正,使人病形頗 相類例,其於治療,亦有上下先後也。故分別於耳目, 一揆而不察其由,無理致其瘳也。又喜怒、憂、思、寒熱 毒邪之氣,流入肢節,或注於腳膝,其狀類諸風歷節, 偏枯臃腫之證,但入其腳膝,謂之氣腳也。若從外入 足入臟者,謂之腳氣也。腳氣者,先治內而次治外,實 者利之,虛者益之。又病腳氣多者何也?謂人之心肺 二經,起於手,脾腎肝三經起於足。手則清邪中之,足 則濁邪中之。人身之苦者手足耳,而足則最重者艱 苦,故風寒暑濕之氣,多中於足,以此腳氣病多也。然 而得此病者,從漸而生病,但始萌而不悟,悟者不曉 醫家,不為腳氣,將為別疾,治療不明,因循至大,身居 厄矣。本從微起,漸成巨候,流入臟腑,傷於四肢,頭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