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1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

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

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 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 者盡取之。

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於 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骨痹,舉節不用而痛,汗注煩心,取三陽之經補之。 骨癲疾者,顑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悗,嘔 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痠體重。懈惰不能動。補 足少陰。

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鍼,五十 九,刺骨,病不食,齧齒耳青,索骨於腎,不得,索之土,土 者脾也。

黃帝問於伯高曰:「何以知骨之病也?」伯高曰:耳焦枯, 受塵垢,病在骨,骨有屬。骨之屬者,骨空之所以受益 而益腦髓者也。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百病變化, 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者,淺之甚者深 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故曰上工。」 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 故為之治鍼,必長其身,銳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 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口乾,陽熱甚,陰頗有 寒者,熱在髓,死不可治。

《難經》曰:「骨會、大杼骨病,治此,宜灸之。」

《保命集》曰:「百節疼痛。實無所知。三稜針刺絕骨出血。」 《醫學綱目》曰:「筋攣骨痛。補魂門。」

《古今醫統》曰:「骨寒髓冷火來燒,靈餌妙穴分明記。」

醫案

《衛生寶鑑》曰:「真定府張大,年二十有九,素嗜酒。至元 辛未五月間,病手指節腫痛,屈伸不利,膝臏亦然,心 下痞滿,身體沉重,不欲飲食,食即欲吐,面色萎黃,精 神減少。至六月間,來求予治之。診其脈,沉而緩,緩者 脾也。《難經》云:『腧主體重節痛,腧者,脾之所主,四肢為 脾。蓋其人素飲酒,加之時助,濕氣大勝,流於四肢,故』」 為腫痛。《內經》云:「諸濕腫痛,皆屬脾土。」仲景云:「濕流關 節,肢體煩痛」,此之謂也,宜以大羌活湯主之。《內經》云: 「濕淫於內,治以苦溫,以苦發之,以淡滲之。」又云:「風能 勝濕」,羌活、獨活苦溫,透關節而勝濕,故以為君;升麻 苦平,威靈仙、防風、蒼朮苦辛溫發之者也,故以為臣。 血壅而不流,則求當歸辛溫以散之,「甘草益氣緩中, 澤瀉鹹平,茯苓甘平導濕而利小便以淡滲之。為使 氣味相合。上下分散其濕也。」

薛己《醫按》曰:「錦衣楊永興筋骨軟痛,氣粗痰盛,作渴 喜水,或用愈風湯、天麻丸,更加痰甚體麻。余以為脾 腎俱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三月餘而痊。 陶天爵妾媵素多,時患頭運痰甚,勞則肢體萎軟,筋 骨作痛,殊類風證。余以為腎虛不能納氣歸源,用加 減八味丸而痊。後因房勞氣惱,頭運項強,耳下作痛, 此」肝火證。仍用前藥滋腎水、生肝血、制風火而愈。 太宜人年七十五,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伸屈,口 乾目赤,頭眩痰湧,胸膈不利,小便赤澀而短少,夜間 痰熱殊甚,遍身作癢如蟲行,此肝經氣燥而風動也。 用六味地黃丸料加山梔、柴胡治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