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盛之,熨陰臍間。或作二包,將一包熱熨臍上,冷更熨 一包,尤妙。良方

醫案

《衛生寶鑑》曰:「至元己巳六月,予住夏於上都,僉院董 彥誠,年踰四旬,因勞役過甚,煩渴不止,極飲潼乳,又 傷冷物,遂自利,腸鳴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 氣亦冷,六脈如蛛絲,時發昬憒。眾太醫議之,蔥熨臍 下,又以四逆湯五兩,生薑二十片,連鬚蔥白九莖,水 三升,煮至一升,去柤涼服,至夜半,氣溫身熱,思粥飲」, 至天明而愈。《玉機真臟》云:「脈細皮寒,氣少泄利,飲食 不入,此謂五虛。漿粥入胃,則虛者活。」信哉!魯齋先生 聞之嘆曰:「病有輕重,方有大小,治有緩急,僉院之證, 非大方從權,急治則不能愈也。《至真要大論》云:補下 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此之謂也。」

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歲,至元丙子三月間,因憂 思勞役,飲食失節得病,肢體冷,口鼻氣亦冷,額上涼, 汗出,時發昬憒,六脈如蛛絲。一醫作風證,欲以宣風 散下之。予因思錢氏《小兒論》制宣風散,謂小兒內傷 脾胃,或吐或瀉,久則風邪陷入胃中而作飱泄,散中 有結,恐傳慢驚,以宣風散導去風邪。《內經》云:「久風為 飱泄。」正此謂也。今德卿形證,乃陰盛陽虛,苦寒之劑, 非所宜也。《內經》曰:「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又《陰陽應 象論》云:「陰盛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 《調經》篇亦曰:「陰盛生內寒。」岐伯曰:厥氣上逆,寒氣積 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故寒中。東垣 解云:「此脾胃不足,勞役形體,中焦營」氣受病,末傳寒 中,惟宜補陽。遂以理中湯加黑附子,每服五錢,多用 蔥白煎羊肉湯,取清汁一大盞調服之。至夕四肢漸 溫,汗出少,夜深再服,翼日精神出,六脈生,數服而愈。 嘗記李思順云:證者,証也。病狀於中,證形於外。凡醫 者不看《內經》,不求病源,妄意病證,又執其方,此皆背 本趣末之務,其誤多矣。宜慎思之。

參政商公,時年六旬有二元有胃虛之證。至元己巳 夏,上都住,時值六月,霖雨大作,連日不止。因公務勞 役過度,致飲食失節,每旦則臍腹作痛,腸鳴自利,須 去一二行乃少定,不喜飲食,懶於言語,身體困倦,召 予治之。予診其脈,沉緩而弦。參政以年高氣弱,脾胃 宿有虛寒之證,加之霖雨及勞役,飲食失節,重虛中 氣。《難經》云:「飲食勞倦則傷脾」,不足而往,有餘隨之。若 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鶩溏。今脾胃正氣不足,腎 水必挾木勢,反來侮土,乃薄所不勝乘所勝也。此疾 非甘辛大熱之劑,則不能瀉水補土。雖夏暑之時,有 用熱遠熱之戒。又云:「有假者反之。」是從權而治其急 也。《內經》云:「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乾薑、「附子辛苦大熱, 以瀉寒水,用以為君;脾不足者,以甘補之。人參、白朮、 甘草、陳皮苦甘溫以補脾土,胃寒則不欲食;以生薑、 草豆蔻辛溫,治客寒犯胃;厚朴辛溫厚腸胃,白茯苓 甘平,助薑附以導寒濕;白芍藥酸微寒,補金瀉木,以 防熱傷肺氣,為佐也。」不數服效愈。

《薛己醫按》曰:「大司馬王浚川嘔吐宿滯,臍痛甚,手足 俱冷,脈微細,用附子理中丸一服益甚。脈浮大,按之 而細,用參附湯一劑頓愈。」

陳《湖陸》:母,久患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滿嘔吐,厥逆, 面赤脣麻,咽乾舌燥,寒熱不時,而脈洪大。眾以痰火 治之,屢止屢作。迨乙巳春,忽熱頻甚,用藥反劇。有朱 存默氏謂服寒涼藥所致,欲用參、朮等劑。彼疑痛無 補法,乃延余。診而歎曰:「此寒涼損真之故,內真寒而 外假熱也。且脈息弦洪而有怪狀,乃脾氣虧損,肝脈 乘之而然,惟當溫補其胃。」遂與補中益氣加半夏、茯 苓、吳茱萸、木香,一服而熟寐徹曉,洪脈頓斂,怪脈頓 除,諸證釋然矣。

儒者沈尼文,內停飲食,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惡心腹 痛,用人參養胃湯加芎、芷、麵糵、香附、桔梗,一劑諸證 悉退。次日腹痛甚可畏,喜手按,痛即止。此脾氣虛弱, 客寒乘之而作,是內虛寒而外假熱也。用香砂六君 子加木香、炮薑,服之痛減六七,又以前藥去二香,一 鍾而愈。

府庠王以道,元氣素弱,丙午丁未二年,以科場歲考 積勞致疾,至十二月間,其病甚作,大熱淚出隨凝,目 赤面黯,揚手露胸,氣息沉沉幾絕,脈洪大鼓指,按之 如無,舌乾捫之如刺,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遂先服 十全大補湯。余曰:「既服此湯,其脈當收斂為善。」少頃 熟睡,覺而惡寒增衣,脈頓微細如絲,此真寒之象也。 余以人參一兩、加熟附三錢,水煎頓服而安。夜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