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3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手。然則治此者,可不辨其虛實,而欲一概攻之?如王 隱君所論「內外百病,皆生於痰」,悉用滾痰丸之類,其 亦但知目前,而不知日後之害也。五臟之病,雖俱能 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濕,濕動則為痰;腎主 水,水泛亦為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 在腎。所以凡是痰證,非此則彼,必與二臟有涉。但脾 家之痰,則有虛有實,如「濕滯太過者,脾之實也;土衰 不能制水者,脾之虛也。」若腎家之痰,則無非虛耳。蓋 火不能生土者,即火不制水;陽不勝陰者,「必水反侵 脾」,是皆陰中之火虛也。若火盛爍金,則精不守舍,津 枯液涸,則金水相殘,是皆陰中之水虛也。此脾腎虛 實之有不同者,所當辨也。又若古人所云濕痰、鬱痰、 寒痰、熱痰之類,雖其在上在下,或寒或熱,各有不同, 然其化生之原,又安能外此二臟?如寒痰、濕痰,本脾 家之病,而寒濕之生,果無干於腎乎。木鬱生風,本肝 家之痰,而木強制土,能無涉於脾乎。火盛尅金,其痰 在肺,而火邪炎上,有不從中下二焦者乎。故凡欲治 痰,而不知所源者,總惟猜摸而已耳。

《論治》

脾胃之痰,有虛有實。凡脾土濕勝,或食飲過度,別無 虛證而生痰者,此乃脾家本病,但去其濕滯而痰自 清,宜二陳湯為主治,或六安煎、橘皮半夏湯、平胃散、 潤下丸、滾痰丸之類,皆可擇而用之。若胃寒生痰而 兼脹滿者,宜和胃二陳煎。或兼嘔吐而痛者,宜神香 散。或為飲食所致,宜加麥芽、神麴、山樝、枳實之類。然 脾胃不虛,則雖生痰飲,不過微有留滯,亦必不多,且 無大害。惟脾虛飲食不能消化而作痰者,其變最多, 但當調理脾胃,使其氣強,則自無食積之患,而痰飲 即皆血氣矣。若脾氣微虛,不能制濕,或不能運化而 為痰者,其證必食減神倦,或兼痞悶等證,宜六君子 湯或五味異功散之類主之,金水六君煎亦妙。若微 虛兼寒者,宜苓朮二陳煎主之。若脾氣大虛,或兼胃 寒嘔惡而多痰者,宜六味異功煎、溫胃飲、理中湯、聖 朮煎之類主之。又有勞倦,本以傷脾而疲極又傷肝 腎,脾氣傷則飲食減少,或見惡心,肝腎傷則水液妄 行,或痰飲起自臍下,直衝而上,此脾腎俱傷,命門土 母之病也。雖八味地黃丸。乃其正治。然無如理陰煎。 其效更如神也。或加白朮、陳皮亦可。

腎經之痰,水泛為痰者也。無非虛證。有以腫脹而生 痰者,此水入脾經,謂之「反尅臟。」平者,宜六味地黃丸、 左歸飲之類主之。臟寒者,宜理陰煎、加減《金匱》腎氣 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其或但宜溫燥者,則單助 脾經,亦能化濕,惟六味異功煎及理中湯、聖朮煎俱 可酌用。有虛損而生痰者,此水虧金涸,精不化氣,氣 不化精而然。使不養陰以濟陽,則水氣不充,痰終不 化,水不歸源,痰終不寧。宜以左歸、右歸、六味、八味等 丸,酌其寒熱而用之。若陰火乘肺,津液乾枯,或喉痛, 或煩熱,或喜冷,或便實,必察其真有火邪,而痰嗽不 已者,宜四陰煎、一陰煎之類加減主之。若火本非真, 則但宜純補,庶保萬全也。

風寒之痰,以邪自皮毛內襲於肺,肺氣不清,乃致生 痰,是即傷寒之類,但從辛散,其痰自愈,宜六安煎、二 陳湯,甚者小青龍湯之類主之。其有風寒外襲,內兼 火邪者,亦可兼用黃芩。若血氣兼虛者,不得單用消 耗,宜金水六君煎主之。若傷寒見風,而兼發熱嗽痰 者,宜柴陳煎主之,或金水六君煎加柴胡亦可。 中風之痰。本非外感。悉由脾腎虛敗所致。治痰之法。 詳載《非風》門。當於此互察之。

治痰當分緩急。凡非風等證,其有痰涎壅盛,閉塞上 焦,而藥食不能進者,此不得不先治其痰,以開清道。 若痰之甚者,惟用吐法為最妙。若痰氣不甚,食飲可 進,便當從緩求其本而治之,不宜妄行攻擊,或但以 六安煎、二陳湯、潤下丸、橘皮半夏湯之類調之為宜。 若火盛生痰者,宜清膈煎、抽薪飲之類主之。若類風 等證,但察其上焦無滯,或見其神昏困倦,而胸喉之 間,氣清息平,本不見痰者,切不可疑其為痰,而妄用 尅伐消痰等劑,則無有不敗者。若雜證勢已至劇,而 喉中痰聲漉漉,隨息漸甚者,此垂危之候,不可治也。 治痰當知求本,則痰無不清,若但知治痰,其謬甚矣。 故凡痰因火動者,宜治火為先;痰因寒生者,宜溫中 為主。風痰宜散之,非辛溫不可也。濕痰宜燥之,非滲 利不除也。鬱痰有虛實,鬱兼怒者,宜抑肝邪;鬱兼憂 者,宜培肝肺。飲食之痰,亦自不同,有因寒者,有因熱 者,有因肥甘過度者,有因酒濕傷脾者,此皆能生痰, 而其中各有虛實,辨之不可不真也。又如脾虛不能 制濕,腎虛不能約水,皆能為痰,此即寒痰之屬也。或 以脾陰乾爍,而液化為膠,或以金水偏枯,而痰本乎 血,此即熱痰之屬也。凡此二者,於痰證中十居八九, 是皆虛痰之不可攻者也。又或有過用峻利,以致痰 反日甚者,亦皆脾腎受傷之候,治不求本,而欲濟者 鮮矣。諸家治痰法,多有治其標者,雖不可執,亦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