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5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木淫而生火也。

少陽之勝,耳聾溺赤。

熱淫於下,則為溺赤。

少陰在泉,客勝則溲便變。

「《溲便》變」者,水火相交,火淫於下也。

太陰在泉,客勝則便溲不時。

「此在泉之濕氣,客於太陰之經,下及於內」也。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轉反戾,水液渾濁, 皆屬於熱。」

「反戾」、了戾也。

《刺熱篇》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

肝主疏泄,故「小便黃赤。」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肝脈微滑,為遺溺。

肝主疏泄,肝氣盛而熱,故遺溺也。

脾脈滑甚,為《㿉癃》。

脾為陰濕之土,「濕熱則為疝㿉,為小便閉癃。

腎脈微急,為不得前後,滑盛為癃㿉。」

腎為生氣之原,開竅於二陰,氣虛不化,故不得前後。有熱則為小便閉癃,為睪丸腫㿉。

《營衛生會篇》

黃帝曰:「願聞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別迴腸, 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者,常并居於胃中,成糟 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 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下焦之部署,在胃之下口,別走於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者,常并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就下焦之氣,濟泌別汁,循下焦之經而滲入膀胱,氣化則出矣。

《經脈篇》

肺手太陰之脈,是主肺,所生病者,氣盛有餘,則肩背 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 氣不足以息,溺色變。

「氣之盛虛」者,謂太陰之氣也。「溺色變」者,氣虛而不化也。

胃足陽明之脈,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饑,溺色黃。

氣盛於內也。

肝足厥陰之脈,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飱泄,狐 疝,遺溺閉癃。

肝氣虛則飱泄遺溺,實則閉癃。

《五癃津液別篇》

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 氣。

天寒則腠理閉,三焦之氣。因濕而不行。津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氣化而出者為溺。藏於膀胱者。化生太陽之氣也。

《五味篇》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 兩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則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則下 注膀胱,膀胱之脆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通,水 道不行,故「癃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而走筋。」

酸氣收澀,故弗能出於上之兩焦,不出則留於胃,而溜於下焦,注於膀胱矣。膀胱為脬之室,脬居於中,故膀胱之體質脆薄。以懦得酸則易於縮綣,縮則約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為癃。閉陰者前陰,積筋者宗筋也。宗筋者筋之主也,酸入於宗筋,故走筋也。

《九鍼篇》

「膀胱不約為遺溺」,下焦溢為水。

「膀胱不約而為遺溺。下焦如瀆。水道出焉。」病則反溢而為水病矣。

《漢張機金匱要略》

大便難

《腹滿篇》曰:「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五臟篇》曰:「趺陽脈浮而濇,浮則胃氣強,濇則小便數。 浮濇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消渴篇》曰:「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食,大便必 堅,小便即數。」

小便數

《消渴篇》曰:「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穀而大 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

小便不利

《濕痹篇》曰:「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 濕痹。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血痹篇》曰:「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 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腎氣丸主之。」 《消渴篇》曰:「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䒷蔞瞿麥 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