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鈆丹二兩

右四味,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進三服。治日飲石水者,春夏去附子。

經驗方悟大師傳

治「飲水百盃,尚猶未足,小便如油,或如杏色,服此藥三五日,小便大出,毒歸於下,十日永除根本。」

水銀四錢, 錫二錢,用水銀研成砂子。 密陀僧、 牡蠣 知母 苦參 貝母各一兩 黃丹半兩 䒷蔞根半斤。

右為細末,男子用不生兒豬肚一箇,內藥,婦人用豶豬肚一箇,麻線縫之,新瓦一合,繩繫一兩遭,米一升,更用䒷蔞根末半斤,卻於新水煮熟,取出放冷,用砂盆內研爛,就和為丸,如《豬肚丸》法用之。

烏梅五味子湯良方下同

治消渴生津液

烏梅 《五味子》 《百藥煎》 巴戟去心,酒洗。

甘草炙,各二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空心服。

䒷蔞散

治壯盛之時,不自謹惜,恣情縱慾,年長腎氣虛弱,不能房事,多服丹石,真氣既盡,石氣孤立,脣口乾焦,精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乾實,小便日夜百十行,須當除熱補虛。

「天花粉」 黃連 白扁豆 白茯苓去皮 石膏 寒水石 甘草節 人參 白朮 豬苓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白湯調服。

茯神丸

治消中煩熱。消穀小便數。

茯神 人參 枳殼 麥冬 生地黃 牡蠣粉 黃連各一兩 黃芪炙 蓮子肉 知母各半兩 䒷蔞根七錢五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用米飲送下。一方有菟絲、蓯蓉、石膏,無枳殼、牡蠣、蓮肉。

黃芪六一湯

治「諸虛不足,胸中煩悸,時常消渴,或先渴而欲發瘡,或病癰疽而後渴者,宜服之。」

黃芪去蘆,蜜炙,九錢 甘草炙,一錢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棗二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止渴剉散

治消渴

枇杷葉去毛,炙 生薑切片,焙 乾葛各二錢 大烏梅二箇 淡竹葉 生甘草 草果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天花粉丸

治消渴。飲水多。身體瘦弱。

天花粉、 人參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麥門冬煎湯送下。

枸杞子丸

治消腎。久渴困乏。小便滑數。

枸杞子 白茯苓 牛膝酒浸,焙乾 麥門冬 菟絲子酒浸,研焙 熟地黃酒洗 黃芪蜜炙 牡蠣粉各一兩 雞內金炙,一兩半 桑螵蛸 花粉各七錢半 山茱萸 牡丹皮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飲湯送下。

平補丸

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

乳香二兩 菟絲酒浸,焙 山萸酒浸 益智仁 當歸各半兩 川楝子 牛膝酒浸 胡盧巴炒 杜仲薑汁炒 肉蓯蓉酒浸,焙 巴戟各三兩半

右為細末,用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棗湯或鹽湯送下。

三和甘露飲

大治消渴。有此證者。每日須進一二服。

「滑石六錢, 石膏四錢, 知母、 人參、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

右㕮咀,作二貼,每貼用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

䏶胵散

治久渴旬日見效

雞䏶胵 雞腸各五具,炙乾 漏蘆炙 白龍骨 鹿角膠炙焦 白石脂各一兩 土瓜根三兩 桑螵蛸二七箇,炙 牡蠣 黃連 苦參各二兩半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米飲調下,日三夜一。

肉蓯蓉丸

治消渴尿脂。小便如泔。

肉蓯蓉酒浸,切焙 地骨皮 澤瀉 五味子 巴戟 當歸切焙 韭子 熟地黃焙 牡丹皮 白龍骨 甘草炙,各一兩 磁石火煅酢淬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