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四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二十四

  聲音門

  黃帝素問脈要精微論 宣明五氣篇 奇病論 大奇論 腹中論 脈解篇

  氣交變大論 至真要大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經脈篇 憂恚無言篇 九鍼論

  扁鵲難經不治證

  孫思邈千金方風寒客中

  楊士瀛直指方大驚不語 聲出於腎

  錢乙指迷論腎怯與失音相似

  劉完素六書不能言 暴瘖

  張從政儒門事親婦人重身證

  朱震亨心法分經辨因

  危亦林得效方虛損證

  樓英醫學綱目病因有二

  李梴醫學入門證治

  徐春甫古今醫統總論證治 病分三因 證本六淫

  龔信古今醫鑑中風失音

  李時珍本草綱目雜證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論治

  方二物湯 荊芥湯 木通湯 薑橘飲 玉粉丸 芎莘散 人參清肺散 杏仁煎

  嚮聲破笛丸 犀角地黃湯 金花散 治𧏾桃仁湯 通聲膏 訶子湯 又方 發聲散

   蛤蚧丸 又方 密陀僧散 遠志丸 茯神散 加味固本丸 加味上清丸 嘹亮丸

   訶子散 柴胡升麻湯 潤肺丸 蜜脂煎 人參平補湯 補中益氣湯 歸脾湯 人

  參固本丸 平補鎮心丹 定志丸 六味地黃丸 八味丸 二陳湯 小降氣湯 七氣

  湯 潤下丸 十味溫膽湯 小青龍湯 參蘇飲 三拗湯 華蓋散 麥門冬湯 柴胡

  清肝散 六味竹葉石膏湯 竹衣麥門冬湯 百合丸 靛花丸 荊蘇湯 人參荊芥散

   射干湯 大補元煎 左歸丸 右歸丸 五福飲 七福飲 一陰煎 二陰煎 四陰

  煎 補陰益氣煎 金水六君煎 六安煎 貝母丸 理陰煎 溫胃飲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四十四卷

醫部彙考三百二十四

聲音門

《黃帝素問》

《脈要精微論》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

「搏堅而長」者,搏擊應手有力而長,此為太過之脈。心火太過,故當舌卷。心主言,故不能言也。

《宣明五氣篇》

五邪所亂,搏陰則為瘖。

足少陰繫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邪搏於陰,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瘖。

《奇病論》

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為何也?」岐伯對曰:「胞之 絡脈絕也。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故 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十月胎出,則胞絡通而音聲復矣。

《大奇論》

脈不至。若瘖。不治自已。

「脈絡阻則音不出」,脈絡疏通,其音自復。故脈不至而瘖者,不須治之。其病自已。此係經脈所阻之病。與邪搏於陰而為瘖之不同也。

胃脈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 發左,女子發右。不瘖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瘖, 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陽明氣血皆多,其脈當浮大,今脈沉而鼓動帶濇,是血氣虛於內矣。大則為虛,是血氣虛於外矣。」蓋榮衛血氣,皆從內鬲而外達於形身,榮衛不足,則鬲氣虛,是以胸脅脊背之間,而成麻痹不仁矣。鬲,偏枯也。夫榮衛氣血,雖生於陽明,主於心臟,然始於先天之腎中。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不瘖舌轉,是先天之根氣「不傷。故為可治。」如男子發左,女子發右。陰陽血氣雖順而瘖者,當至三歲之久而後能復也。若年不滿二十者,臟腑正盛,血氣方殷,而反有此敗證。比及三年,五臟六腑之氣漸至消滅而死矣。

《腹中論》

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瘖,石 之則狂,須其氣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 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 陽氣虛,虛則狂。

諸陽之氣上升。而腹氣又厥逆於上。是有餘於上。反灸之。則陽熱之氣。乃入於陰而為瘖矣。砭之則陽氣外泄而虛。虛則狂矣。須風逆之氣與血相